-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以呼气性为主的呼吸困难。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2岁前开始发病者居多;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哮喘发作时能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乃宿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诱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发作。
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诊断要点】
1.哮喘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喉痒、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迅即引起发作。
2.典型发作常在夜间发生,病人突感胸闷窒息,迅速发生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哮鸣,张口抬肩,喉中痰鸣有声,咳嗽等。
3.哮喘发作时,胸部多较饱满,叩诊有过清音;
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长期哮喘发作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时,则在缓解后也听到干湿??音;并发肺气肿时,就有肺气肿的体征。
4.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或透亮度增高。
【辩证分型】
1.寒哮(寒痰伏肺)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门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香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候分析: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见胸隔满间如塞,咳反不甚而咯痰量少;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外感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
2.热哮(痰热壅肺)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咯痰黏浊稠厚不利,色黄或白;痰火郁蒸,则烦闷,自汗,面赤,口苦;病因于热,肺无伏寒,故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是痰热内盛之征。
以上二型见于哮喘发作期。
3.肺虚(肺卫虚弱)症状: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咯痰清稀色白,面色?s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证候分析:卫气虚弱,不能充实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风,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痰饮蕴肺,故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眺白,舌淡苔白,脉虚细,皆属肺卫虚弱之征。
4.脾虚(脾虚气弱)症状:平素食少院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软。
证候分析:脾虚健运无权,故食少脘痞,大便不实,常因饮食不当而引发;中气不足则倦怠气短,语言无力;舌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皆属脾虚气弱之候。
5.肾虚(肾元不足)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质胖嫩,苔淡白,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黏手,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肾虚,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故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精气亏乏,不能充养,故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易发;若遇阳虚可见外寒之征,遇阴虚则生内热之候。
以上三型见于哮喘缓解期。
【分型治疗】
1.寒哮治则: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9克麻黄9克于姜6克细辛3克半夏9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五味子9克杏仁12克白前9克橘皮9克大枣7枚甘草6克随症加减: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克,以泻肺涤痰;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加挂枝9克、干姜增至9克,以温通阳气;阳虚明显者,可伍以附子9克、补骨脂12克,以温补肾阳。
2.热哮治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味。
麻黄9克黄芩15克桑白皮15克杏仁12克半夏9克炙款冬12克炙苏子9克(包煎)白果9克(打)鱼腥草30克大枣7枚甘草6克随症加减:寒邪外束,肺热内盛者,加生石膏30克,以解肌清里;表寒重者,酌配桂枝9克、生姜3片,以解表散寒;痰鸣息涌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克、地龙12克,以泻肺涤痰平喘;内热壅盛,舌苔燥黄者,用大黄6克(后下)、芒硝6克(冲),以通腑利肺;痰吐稠黄胶黏者,酌配知母10克、海蛤壳15克。
射干9克,以加强清化之力。
3.肺虚治则: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15克白术12克防风9克桂枝9克白芍12克大枣7枚甘草6克随症加减: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黏,舌质红者,加用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以益气养阴。
4.脾虚治则: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陈皮9克半夏9克甘草6克大枣7枚随症加减: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搪者,加桂枝9克、干姜6克,以温脾化饮。
5.肾虚治则:补肾摄纳。
方药:七味都气丸加减。
熟地12克山茱萸9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泽泻12克五味子9克随症加减:阳虚明显者,加附子9克、桂枝9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以温补肾阳;阴虚者,配麦冬12克、当归12克、龟版胶9克,以滋肾填精;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12克、紫石英15克,以温肾摄纳。
【中成药】
1.玉屏风冲剂每次l包,每日3次。
2.金匾肾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固本咳喘片每次3片,每日3次。
【简便方】
1.地龙粉,装胶囊,每服3克,每日2次。适用于热喘。
2.白果7枚连壳打碎、苏子9克、杏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哮喘痰多气急者。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天突、喘息、大椎、膻中等穴,留针10~15分钟,并不时捻转和加强刺激,常可制止发作;痰多者,可加刺丰隆穴。
敷贴法: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麝香0.6克,和匀,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盲、百劳穴,l~2小时去之,每10天敷1次。
割治疗法:取膻中,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切口处拔毒膏药敷贴,割治1~3次。两次间隔时间7天。
食疗法:三仁粥:白果仁IO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共熬成粥,加冰糖适量,早晚各服1次,可化痰平喘。适用于哮喘痰多胸闷者。
【注意事项】
1.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疾病,临床常见,发作时应及时治疗,防止窒息发生。
2.对本病应重视预防,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暧,防止外邪诱发。
3.忌烟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注意饮食宜忌,以冀减少发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