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痒、耳痛、耳闷……生活及工作中,您的耳朵是否有过这些不舒服的感觉?耳部养护常识,帮助大众提高爱耳、护耳意识,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听觉是人的主要感觉功能之一,俗话说“一聋三分痴”,可见听觉对人的重要性。 介绍,中医讲究治未病,即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下面就介绍几个日常保养耳朵的小诀窍。
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等各种噪音,容易使人听觉疲劳,导致听力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平时应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如难以避免,应选择专业的噪声防护工具。
有些人经常用耳勺、棉棒等细长的硬物掏耳朵,这样很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甚至可能损伤鼓膜,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总是觉得耳朵发痒难忍,建议及时去耳鼻喉科就诊。
使用耳机时音量最好不要超过80分贝,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耳机学习、工作,最好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每听半小时可以取下耳机休息一会儿。相比入耳式耳机,使用头戴式耳机对耳朵更加“友好”。
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应用不当容易损害听力甚至导致耳聋。
中医认为,如果突然处于恼怒、急躁的状态,情志过极则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循肝胆经脉上窜耳窍,可发为暴聋。因此,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学会适当调整节奏,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年老体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介绍,耳朵上面分布着很多穴位,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和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理身体各部位及脏腑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鸣天鼓是中医耳部养生保健方法。先以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经常做此动作可以防治耳鸣、耳聋、内耳疾病,还可以醒脑健脑,清利头目。
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廓顶端10余次,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拉10余次。练习此动作有镇静、止痛、清脑的功效,可防治头晕、眼花、耳鸣等症。
双手掌掩耳,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再用食指塞耳窍(耳朵眼)。坚持反复做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
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经常搓耳根有防止耳朵冻伤、振奋精神、保护视力等功效。
许多人在听力严重下降前,可能有一些轻微症状,很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这是身体给出的预警信号,一定要细心捕捉。具体可有以下表现:
一是偶尔出现耳鸣;
二是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自己说话的声音不自觉提高;
三是需要特别专注才能听清他人说话内容,不留神时便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四是日常生活中过马路没听到汽车鸣笛、对门铃声没反应等。
耳鸣、耳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尤其是突发性耳聋,发病一周内治疗有效率比较高。一些耳鸣患者初期可能并不伴有听力损伤,但是此时的内耳毛细胞功能已有了下降,所以也应尽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临床发现,病程不超过3个月的耳鸣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病程超过3个月者。 提醒,长时间接触各种噪音环境的人应多加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在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内涵和养生传统的国度,养生早已作为一种公认的健康生活标志,不仅是中老年人会关注,年轻人受工作压力、日常作息和不良习惯等影响,也越来越重视养生,说已成为席卷社会的时尚风潮也不为过。
同西医的保健方法一样,只有将饮食、运动综合起来并且做到,才能够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也会增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因此朋友们,不妨赶紧学习起来,记得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健康养生】“一聋三分痴”,保护听力,中医有方法! ”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中医养生保健师考试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医学教育网成立至今已有17年,专注医学考试培训教育,已经为数百万学员提供了从业和晋升等专业帮助,赢得了广大医学从业人员的认可和信赖,未来我们依然会为每一位在医学路上不断前进的你,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及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