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适宜技术 > 正文

中医健康管理:正常舌象与望舌的意义

2020-12-14 11:54 医学教育网
|

中医历经千年是我国的文化、技术瑰宝,中医健康保健技术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生活中借鉴的知识,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正小保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医健康管理:正常舌象与望舌的意义”,快来看看吧!

正常舌象与望舌的意义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也可以反映在舌面上。内脏有病变,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我国有句古话,“脉有假脉,舌无假舌”。舌象是健康的一面镜子,每天早晨洗脸、刷牙、照镜子的同时伸出舌头看一眼,我们就可以轻松收到自己身体反馈来的健康警报信号。望舌,通过简易无创的途径,可提供一个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方法。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熬氏伤寒金镜录》《伤寒舌鉴》等。

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也可以反映在舌面上。内脏有病变,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学习望舌,首先要了解舌的基本结构。舌的组成包括:舌质、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舌苔为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是怎么样的

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体柔软,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湿适中,不黏不腻。

正常舌象,说明脏腑功能正常,身体比较健康。其次要了解望舌的方法。观察舌头时一定平心静气,最好选择在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否则会影响对舌质和舌苔色彩的辨认。坐位时,需要正坐,如卧位时,则需平躺。尽量张开口,缓缓伸出,自然舒展,充分暴露。舌的观察顺序是先舌苔后舌质,由舌尖、舌中、舌根至舌边。同时注意“染苔”,即指服用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望舌可分为望舌质和望舌苔两部分。

望舌质

舌色: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

舌形: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芒刺舌。

舌态: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吐弄舌。

望舌苔

苔色: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

望舌质、舌苔是舌诊的重要内容,因其在疾病诊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望舌有什么意义

异常舌象

通过望舌可以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表明气血旺盛,而舌质淡白则显示气血不足;舌苔薄白而润则示胃气旺,而舌光无苔而裂,则表明胃阴亏虚。

通过望舌可以分辨病位深浅,如舌色红则显示邪气在气分,而舌色绛紫则表明邪气已入血分;舌苔薄,病在表,苔厚则病在里。

通过望舌可以区别病邪性质,如舌质上有瘀点瘀斑则是瘀血为患;舌体胖大,可见于痰湿内停或气虚;舌苔发黄多为热邪,而苔腐腻则多为痰饮、湿浊、食积所致。

通过望舌还可以推断病情变化,如舌苔由白变黄,由黄转为灰黑,则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病情加重;而当舌苔由厚变薄,则多为病邪渐退。

此外,还应注意舌象的一些生理性变异。

儿童:舌象多红嫩、苔多薄白,常见花剥苔,地图舌。

老人:舌象多病理性改变,40 岁以上病理性舌象显著增加。

女性:月经前或月经期出现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有明显红刺。

体质因素:如先天性裂纹舌,体质多属阴血不足。

气候因素:如夏季舌色多偏红,秋季舌苔常偏燥,冬季舌苔常偏白等。

舌象异常与饮食调理

如果舌象正常,我们饮食就不宜有偏嗜。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环境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平衡。

如果舌象异常,我们可参照舌象调整饮食起居等,例如:便秘并见舌色红绛,舌苔舌根部黄厚,大多数有内热,饮食应多选用具有清热、化痰、生津作用的食品,如瘦猪肉、鸭肉、蘑菇、木耳、芹菜、油菜、菠菜、苋菜、莴笋等。感冒发烧后期,舌苔少、舌色深红,这是热邪伤阴所致,此时可吃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调理,如绿豆芽、青菜、百合、香蕉、西瓜、藕汁、雪梨等,而对葱、姜、蒜、韭、椒等辛辣之品则应少吃。

以上“中医健康管理:正常舌象与望舌的意义”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整理,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相关阅读:

【中医手册】中医推拿按摩师必会基础:骨学总论、躯干骨基础知识讲解!

【中医健康管理】五官对应五脏 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健康管理】面色变化提示脏腑健康,该如何调理气色?

报考指南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老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题库软件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