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1日19:00-21:30
详情主讲:网校老师 6月12日19:00-21:00
详情小编与大家一起跟着大纲来复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步骤是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1.明确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社区需求评估
通过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与环境诊断等一系列手段,了解社区特点、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2.确定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确定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原因和非行为原因;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区别高可变行为与低可变行为。
1)高可变性行为:
①刚刚形成的或者还处在发展时期没有固定的行为
②与文化传统或风俗习惯关系不大
③在其他项目中已有成功改变的实证
④社会环境不支持的行为
2)低可变性行为:
①形成时间已久
②深深的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
③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
(2)任何健康行为都受到以下3类因素的影响:
1)倾向因素: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2)促成因素: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医务人员、保健设施、诊所、医疗费用、个人保健技术、行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
3)强化因素:它是激励、加强或减弱行为的因素,主要来自同伴和朋友的影响、亲人的劝告、社会的支持,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
3.确定优先项目
优先项目应该是那些对健康影响大、与行为关系密切,该行为具有高可变性、并相对具有支持改变该行为的外部条件的项目。
4.确定目标
(1)总体目标: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指计划理想的最终结果。
(2)具体目标:
1)具体目标5个要素——变化对象、变化时间、变化范围、变化内容及变化程度。
2)具体目标分类制定
教育目标:为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技巧等方面的变化指标,《2005—2010年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要求至2010年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行为目标: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后,计划干预对象特定行为变化的指标,《2005—2010年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要求至2010年城市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60%以上。
3)健康目标
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往往需要较长期的过程。
例如执行本计划5年后,使社区内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由目前的12%下降至8%以下。
5.制定干预策略
(1)确定目标人群:健康教育项目计划要重点干预的人群。
1)一级目标人群:希望直接实施某种健康行为的人群。
(控烟项目——吸烟者;婴幼儿保健教育计划——婴幼儿的母亲)
2)二级目标人群:与一级目标人群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有重要影响的人(目标人群的配偶、父母等)。
3)三级目标人群:受一级目标人群信赖和尊重的,能够影响一级目标人群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人(卫生人员、亲密朋友、舆论或宗教领袖、当地有威望的老人)。
4)四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改变行为所需要的支持环境有作用的人(当地政府领导)。
(有的与三级目标人群合并)
(2)制定干预策略:
1)健康教育策略:
①信息交流类——讲课、咨询、小组讨论、电视讲座、广播讲座、各种科普文字资料等
②技能培训类——技能讲座、观摩学习、示范等
③组织方法类——社区开发、动员社会等
2)社会策略:政策、法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规定)
3)环境策略: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来影响目标人群的重点行为(摆放分类投放的垃圾箱;竖立讲究卫生的广告牌)
6.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
7.设计监测与评价方案 在项目计划的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方案设计、内容、方法、工具、时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精品知识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栏目!这里有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政策动态、精炼知识点及备考经验,助力你的2020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1日19:00-21:30
详情主讲:网校老师 6月12日19:00-21: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