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刃针疗法是中医针法微型外科的一项实用治疗技术,对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易操作、见效快、效果好,易于推广应用的特点。该项技术的适应症比较广泛,常用于治疗骨关节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一、基本操作方法
1.刺切: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垂直,针刃在治疗平面上下反复往返运动形成的切割操作称为刺切。
2.推切: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平行,针具向前推进完成组织切割的操作称推切。
3.铲切:针刃紧贴骨面,与骨面成20°-30°角向前推进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将附着于骨面的软组织与骨面分离,称铲切。
4.划切: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在50°-90°角,以皮肤进针点为支点,作针柄的摆动,使针刃在治疗平面滑动,造成治疗平面的组织切开的作用称划切。
5.撬拨:针具轴线与治疗平面在50°-90°角之间,以皮肤进针点为支点,作针柄的撬动,使针头在组织深部撬动治疗平面的作用称撬拨。 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分别单独或复合运用,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常用器具
带刃针疗法所使用的器械是系列带刃针具,有以下几种:
1.圆头针:针头顶端圆利光滑,针体直径有1.2毫米和1.4毫米两种。可用于软组织的钝性分离。
2.凹刃针:针刃锋利,中间向内凹入,针刃端状如月牙铲型,直径1.2毫米,刃宽1.2毫米。用于软组织的连续切割,以刺切手法操作。
3.剑形针:针形状如宝剑,刃口锋利,直径1.2毫米。用于组织划割。
4.斜刃针:刃口顶端的刃口线与针体长轴呈45°的斜角,刃口锋利,直径1.2毫米。用于对软组织的划割。
5.平刃针:刃口顶端与针体长轴垂直,刃口锋利,直径和刃口均为1.2毫米。用于骨面与软组织的分离、软组织的减张手术。
6.推切针:刃口向内凹入,刃口两端呈针状一长一短,长侧针尖较圆钝称作引导端,短侧针尖刃口锋利为切割端,针体直径1.2毫米。用于与筋膜平面相平行的组织推进切割。
7.侧刃针:斜侧方有刃,刃口锋利,刃略向内凹入,直径1.2毫米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用于与组织平面的平行划割。
8.圆尖针:针头尖而无刃,形同锥状。无切割作用,用于深部组织的探测。
9.凹刃注射针头:注射针头顶端针口状如凹刃针。用于腱鞘或表浅的筋膜切割治疗,可与注射器同时使用,故可使手术与药物注射同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