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气郁结
《类证治裁·肝气》:“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皆肝气横决也。”
(二)肝火上炎
《济生方·肝胆虚实论治》:“夫肝者,足厥阴之经……与足少阳胆之经相为表里……谋虑过制,喜怒不节,疲劳之极,扰乱其经,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及其实也,实则生热,热则心下坚满,两胁下痛,痛引少腹,令人喜怒气逆,头晕眦赤,悒悒先寒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诊其脉浮大而数者,皆实热之候也。”
(三)肝血虚
《血证论·吐血》:“肝为藏血之脏,血所以运行周身者,赖冲、任、带三脉以管领之也,而血海胞中,又血所转输归宿之所,肝则司主血海,冲、任、带三脉又肝所属,故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肝血虚,则虚烦不眠,骨蒸梦遗。”
(四)肝阴虚证
《金匮翼·肝虚胁痛》:“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膈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其症肋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枯色青,遇劳即甚,或忍饥即发是也。”
(五)肝阳上亢
《类证治裁·肝气》:“伏肝主藏血,血燥则肝急。肝阴不足,必得肾水以滋之,血液以濡之……。凡肝阳有余,必介属以潜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
(六)肝风内动
《类证治裁·肝气肝火肝风》:“肝阳化风,上扰清窍,则巅痛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寝烦。由营液内虚,水不涵木,火动痰升,其实无风可散,宜滋液和阳……。”
(七)寒滞肝脉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类证治裁·腹痛》:“人身背为阳,腹为阴,中脘属太阴,小腹左右属厥阴,脐腹心中属少阴、冲、任……厥阴之寒痛,肢厥脉细。”
(八)肝胆湿热
《医家心法·妇女带下》:“湿热者,起于饮食不节,或多嗜酒,带色必兼黄浊而浓,脉必大而有力,兼见腰酸。恼怒者,以前诸证俱无,但见面色常带红,胸中常闷热,脉必弦数而有力。”
《临证指南医案·疸》:“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
(九)胆郁痰扰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上·大病后不得眠候》:“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度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