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护士资格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宝宝4大口腔炎症状与护理

2009-06-15 15:45 医学教育网
|

  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常见的口炎有卡他性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急性溃疡性口腔炎等。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病毒细菌也开始四处侵袭,这时的口腔护理很重要。

  一、卡他性口炎

  卡他性口炎是口严重最轻的一种,多见于婴幼儿,只有黏膜的轻度病变。

  症状表现

  口腔全部黏膜(包括舌、颊、牙床、腭及唇部)出现充血、水肿,呈红线状。饮食时疼痛,食欲差,大便时有干燥。重者表现为舌苔表层剥脱,口涎比较多。

  治疗要点

  1.口腔护理

  多饮水,可用0.05%高锰酸钾溶液、1%~3%的过氧化氢或淡盐水清洗口腔,保护口腔的清洁及湿润,防止感染。

  2.局部用药

  冰硼散、1%龙胆紫、2.5%金霉素、鱼肝油或甘油、青黛散等。

  3.对症处理

  有全身症状者及时治疗,及时补充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等。

  4.中医外治疗法

  柿霜,每日少许涂擦于患处。

  疼痛较厉害者可用青黛散涂于患处,腐臭者可用锡类散涂患处。

  吴茱萸9克,捣碎,醋调敷于足心涌泉穴,12小时去除。

  生附子一个,切片焙干,捣为碎末,用醋调和做成饼,贴于一侧足心,每日一次,次日更换敷于另一侧。

  护理

  1.宝宝所吃的食物宜温凉,不可太热、太硬,以免损伤黏膜引起发炎。

  2.要给宝宝多喝水,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

  3.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或1%~3%的过氧化氢液定时为宝宝清洁口腔,防止发生细菌感染。

  4.观察宝宝的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等情况,有无表层剥脱、进食疼痛及流涎等症状。

  二、鹅口疮

  鹅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宝宝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常表现为口腔里生成白色的假膜,有时假膜白得像雪一样,所以也称为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多发生于口腔不清洁或营养不良的宝宝。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或者宝宝平时接触了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等,都能感染鹅口疮。

  另外,宝宝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宝宝便爱咬手指、玩具等,这样就容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从而引起感染。

  症状表现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的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擦去斑膜后,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2.感染较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宝宝也没有明显的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感染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治疗要点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比较显著。症状严重的宝宝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也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每天3次,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

  护理

  1.保持卫生

  母亲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2.清洁口腔

  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老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可用1%的龙胆紫涂于口腔患处,或用2%~3%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冰硼散,以上药物每天可涂2~4次。注意应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呕吐。

  对于新生宝宝,可在吃奶后用1%的龙胆紫溶液滴于其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将药物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2次,每次各1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给宝宝。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涂药前先将棉球放于宝宝舌系带的两侧以隔断唾液,然后,用棉球将患处的黏膜表面吸干净即可涂药。涂药后让宝宝闭口10分钟,再取出隔断唾液的棉球。涂药后不要立即给患儿饮水,进食,也不可立即漱口。

  三、疱疹性口炎

  主要由病毒引起,为单纯的疱疹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宝宝,尤以6个月至2岁的幼儿为多见,多发生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本病有自限性,抗生素治疗无效,但易反复发病。

  症状表现

  1.常在发病前2~3天即有发热、唾液增多、躁动不安、啼哭、拒食等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史表现。

  2.发病急,体温可迅速上升至40℃左右,宝宝烦燥不安,因疼痛而哭闹、拒食,随后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在唇、颊、舌等处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散在或密集成簇,水疱可于数小时后溃破形成溃疡,并相互融合成边缘不规则的较大片的溃疡面,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

  3.唇周皮肤发病时,先出现红斑,有灼热、瘙痒感,随后出现成簇的直径2~3毫米的水疱。水疱很快破裂、干燥,形成黄痴或血痂,最后痂皮脱落而痊愈。此病痊愈后仍可再次感染,但症状明显减轻。

  治疗要点

  1.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充分卧床休息。宝宝发热时,可酌情给予退热镇静药物,还可适当给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及大剂量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以促进愈合。疼痛剧烈者也可再进食前用1%的卡因局部涂于患处或1%的普鲁卡因溶液含漱。

  护理

  1.清洁口腔

  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或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硼酸水,每天为宝宝清洗数次。

  2.局部用药

  清洗后为宝宝涂上龙胆紫。涂药不宜在饭后进行,动作应轻柔、迅速、准确,尽量减少宝宝的痛苦,以免其产生畏惧心理,拒绝治疗和影响喂养。

  3.饮食

  供给宝宝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食物应营养丰富,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以促进宝宝的食欲。同时,忌给宝宝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要过热、过酸或过咸,以减轻疼痛。

  4.增强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急性溃疡性口腔炎

  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又称为细菌性口腔炎,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宝宝,以婴幼儿发病较多、较重。一般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不洁、黏膜干燥等均可导致细菌增生繁殖。

  症状表现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唾液增多。牙龈、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出现大小不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散在的溃疡,有时亦可连成大片。溃疡周边较规则,有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覆盖创面。假膜剥离后呈出血性糜烂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溃疡处疼痛明显。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大。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烦躁、食欲减退或因局部疼痛而不能进食。

  治疗要点

  1.及时控制感染,局部和全身治疗同时进行。宜用抗生素全身治疗,如青霉素等。

  2.每日较彻底地清洗口腔1~2次。常用0.1%~0.3%的利凡诺溶液或1︰2000的洗必泰溶液清洗,再局部涂药,一般用2.5%的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1%的龙胆紫或冰硼油。

  3.对宝宝要注意保持口腔黏膜的潮湿,勤喂水,进流质、糖水,饮料宜温凉,防止口内细菌繁殖,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等,高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护理

  1.饮食与饮水

  给宝宝提供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勤给宝宝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防止细菌繁殖。食物及水的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冷,以温凉为宜,以免刺激溃疡处引起疼痛。

  2.口腔护理

  注意每日给宝宝彻底清洁口腔,然后局部涂药。涂药时手法一定要轻柔。

  3.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溃疡面的大小、深浅及分布的部位。还要注意宝宝有无体温升高、不愿进食、消瘦等全身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护考公众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