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牙菌斑根据其所在部位,以龈缘为界,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1.龈上菌斑
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为龈上菌斑,主要分布在近牙龈的1/3牙冠处和牙上其他不易清洁的窝沟、裂隙、邻接面、龋洞表面等部位,革兰阳性兼性菌占优势,与龋病发生、龈上牙石形成有关,龈缘附近的龈上菌斑还会危害牙周组织。
软垢(或称向垢)为疏松地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表面和龈缘处的软而黏的沉积物,由活或死的微生物团块、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中的黏液素、涎蛋白、脂类及食物碎屑等混合物不规则堆积而成。通常沉积在牙面的颈1/3区域,或在牙邻面及错位牙不易清洁的区域,不需涂布显示液,肉眼便直接可见。目前对菌斑和白垢已不严格区分,因为它们主要的致病成分都是细菌及其产物。
2.龈下菌斑
位于龈缘以下的牙菌斑。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附着性菌斑:龈缘以下附着于牙根面的龈下菌斑,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其结构、成分与酿上菌斑相似,细菌种类增多,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还可见少量革兰阴性短杆菌和螺旋体等。它与龈下牙石的形成、根面龋、根面吸收及牙周炎有关。
2)非附着性菌斑: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主要为革兰阴性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和具核梭杆菌等,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在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龈下菌斑明显增多,毒力增强,与牙槽骨的快速破坏有关,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被认为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