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揭示诸病当预防于早,勿等病成再治。清代新安医家程云来说:“治未病者,谓治未病之脏腑,非治未病之人也。”
“上工”又称“大医”、“良工”,是指良医。上工即“见色知病,按脉知病,问病知处”的高明医生。张隐庵说:“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所谓“参合而行之”,是指脏腑阴阳、色脉气血、皮肤经脉内外相应,能参合而行之。即周详诊察,精细判断,能洞悉色脉、皮肤、异气、顺逆、生克制约的。这样认真负责的医生,治疗效果高。所谓“上工十全九”即是。
所谓“治未病”,多数注释“未病”为“无病”。然则无病之人,即常人,有何治之必要。可见此“未病”与平常健康之人“无病”有别。即有患病的因素存在,或将病未病。高明的“上工”,能够预见和分析出“将病”的各方面因素,从而防其病作。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二字,应理解为“病将作”,或“将病”方为确切。
脏腑之间,有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作用。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如见肝之病,应该认识到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这就是治其未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如脾本气旺盛即不必实脾。这说明任何治病方法,必须灵活运用,不能一成不变。反过来说,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自然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上工治未病”原文治法的举例。治病在于迅速、及时。要做到“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就是指在疾病初起的时候,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时进行治疗,就不致使病情发展到沉重或危险的境地。亦即《素问·四时调神论》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肝病传脾的机理,宜与《难经·十二难》、《七十七难》、《八十一难》全面合参。
临床上以此理论为指导时,一般要按照五行生克的关系,又须分清虚实。举个例子:我诊治一位凌姓病人,女,32岁,主诉平素常有四肢乏倦,饮食少而不知味,大便溏薄,甚则大便次数多,腹泻。近日因事思虑,不遂于心,时感头痛、目眩、心悸、失眠、烦闷,脉沉而弦,舌苔淡薄白。诊为肝阴不足,肝阳上扰,水不涵木,火动痰升,则头痛目眩诸症出现。结合其平素脾阳不足,肢倦便溏纳少诸象,认为宜滋肝阴并理脾阳,不使肝病而引起脾虚痼疾复作。乃用熟地黄、白芍、枸杞子、茯苓、酸枣仁、牡蛎、淮小麦、红枣,复配以理中汤,即同时加党参、炮姜、炙甘草。病人服药3剂,睡眠安,头痛目眩愈,自感精神佳爽,大便正常,饮食知味矣。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这个病案,也可说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一个实例。这一例子并不是专指一种病或一脏而言,而是说明应该以“治未病”这一整体观和预防思想来全面看待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