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虚的本意是指人体的基本物质的不足,既包括无形之气和神,也包括有形之血、精、津等的匮乏;实的本意是指致病因子的强烈,除六淫外,也包括水饮、痰浊、瘀血、二便等病理产物或废物等。
补虚泻实即补充人体正气和排除有余邪气之意,它是传统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但在中医内科,由于中药的特殊性质,有的偏于补阴,有的偏于补阳,有的善于补气,有的含血液的原料,因而其补益之功最具特色,且无可替代;在祛邪方面,也因中药的性味差异,有的能利水,有的能通便,有的能泻火,还有的能化积,其排邪作用也是明显的。
但推拿为手法作用,推拿不可能向患者输入精微物质,也不能替代药物进入体内而直接将邪气推出来。所以,推拿补泻更多的是针对人体或脏腑的功能状态。一般而言,能降低脏腑的兴奋性,起抑制作用的手法是谓泻法;反之能提高脏腑的兴奋性,起激活或增强作用的手法是谓补法。属于补的推拿具有升阳、兴奋或营养机体、促进脏腑生理功能等作用;属于泻的推拿具有降温、抑制脏腑生理功能、祛除外邪、调畅气机等作用。
推拿补泻与药物补泻的这一区别非常重要。因为推拿本身无副作用,一般不会造成脏腑损害,即使运用推拿泻法,其对脏腑功能的抑制也是暂时的,无害的,绝不会出现如用大黄、芒硝、石膏过量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目前尚难于准确调控,常常有过量之虞)的副作用。
推拿手法之所以能起到补泻作用,一方面取决于手法的性质和量,另一方面取决于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
传统推拿在补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如下认识:
1.轻重补泻轻重指用力大小。同一手法在操作时,如用力轻为补法,用力重则为泻法。用力轻,患者感觉舒适,脏腑逐渐感应,达到兴奋后,多能持续一定时间,故能增强脏腑的功能,因而为补。重手法,很快达到阈上刺激,并很快使经穴疲劳,能抑制脏腑功能,因而称为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明确提出轻重补泻概念的是清代脏腑点穴的鼻祖王文先生,在《幼科推拿秘书》中也有:“初生轻描点穴,二三用力方凭,五七十岁推渐深,医家次弟审明”的记载。
2.频率补泻频率指医者运用手法的速度。一般认为手法频率快为泻法,手法频率慢为补法。频率越快,刺激强度也越强,经穴容易疲劳,脏腑很快抑制,因而为泻,反之则为补。关于频率补泻,源于《幼科推拿秘书》“急摩为泻,缓摩为补”的论述。
3.时间补泻推拿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关于推拿时间补泻问题,学术上有推拿时间长为补法,而推拿时间短为泻法之说。由于长时间的刺激,特别是轻手法的长时间刺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者感受相当舒适,能得到身心的极大放松,从而精神振奋、气血蓄积,因而被认为属补;反之,作用时间太短,达不到阈上刺激,根本谈不上治疗作用,而重手法客观上也要求中病即止,不宜施用太久,故短时间就与泻法联系起来了。
4.顺逆补泻顺逆补泻又称迎随补泻。指推拿操作趋势与传统经络的关系。一般认为,顺(随)其经脉走行方向操作为补法;逆(迎)其经脉走行方向操作为泻法。《幼科推拿秘书》有“推肚脐须蘸汤往小腹下推,则泻;由小腹往上推,则补”的论述,盖足三阴从足走腹,往小腹下推则逆其经脉,故为泻法,反之为补法。
5.方向补泻推拿讲求方向。方向有别,补泻各异。一般认为,操作时方向向上、向内、向左、向心等多为补法。反之,向下、向外、向右、离心等多为泻法。在确定补泻方向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应注意选取参照物,如古人“左转补兮右转泻”,以医者手工操作方向为参照和以患者体位的左右为参照,可能得到相反的结论。二是应注意同质比较,如上与下、内与外、离心与向心等,不能将向上同向右,向心同向内等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