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汗为心之液的临床意义

2009-07-28 14:44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汗乃津液在阳气蒸腾气化作用下,从玄府(汗孔)排出体外的液体。故《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汗论》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合作用。卫气充足,腠理开合适度,则汗液溱溱常出,发挥滋养皮肤毛发作用。故《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若卫气失常,腠理开合失度,则可造成相应病证:若腠理开而不合,则见自汗多汗;若腠理合而不开,则见无汗恶寒等症。

  由于汗为津液所化,而津血同源,且津液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血汗同源”之说。而全身之血归心所主,“心主血,汗者血之余”(《类经》),“心主血,汗乃血之液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故曰:“五脏化液,心为汗”(《素问。宣明五气篇》)。

  汗液的形成与排泄是气血运行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气血运行与心肺作用有关,故汗液亦应与心肺两脏的功能有关,为何独言“汗为心之液”?这主要是强调汗液的生成源于津血之故,故此《医宗金鉴》曰:“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

  “汗为心之液”理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血与汗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也就决定了其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如大失血后或素体津亏血少之人,其汗源不充,则不宜再发其汗;而对于汗出过多患者,因其血中津液亦亏,则不宜再用温燥耗血之品,故此《灵枢。营卫生会》篇强调“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张仲景据此理论在《伤寒论》中进一步提出了“亡血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的告诫。这些理论对于临床相应病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二,由于生理上心与汗液密切相关,因此病理上出汗过多或发汗过多,则易损伤津液、耗散心气,而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甚至出现肢冷亡阳。反之,心的气血失常,亦可导致各种汗症。如心气不足,表卫不固,则见自汗或汗多淋漓;心阴亏虚,阴不内守,则见睡中盗汗、醒后即止。临床上据此治疗心阴不足的无汗症,常获良效。

  应当指出,汗为阳气与阴液相互作用所致,因而临床所见汗症不独心脏病变,他脏阴气亏虚亦可见到汗症。如肺气亏虚、卫外不固,常见自汗、易于感冒;肺阴不足,阴不内守,则见盗汗、颧红潮热;肝肾阴虚,亦可见潮热盗汗之症。另外自汗又有虚实之分,气虚、阳虚,表卫不固,可见自汗;阳热亢盛,迫津外泄,亦可见发热、烦躁、汗出不止。因此,临床对于汗症,应当仔细体察、详辨病情,审其阴阳、虚实,辨其脏腑、表里。如此有的放矢,才能药到病除、提高疗效。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