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失调,是阴阳之间失去协调平衡的病理状态。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及邪正之间的斗争,导致机体阴阳两方面失去相对协调平衡,形成阴阳的偏胜、偏衰、互损等病理状态。
1.阴阳偏胜是指人体阴或阳偏胜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1)阳偏胜:阳偏胜,即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功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由于阳是以热、动、燥为其特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表现为阳盛的实热证,如壮热、面红、目赤等。阳偏胜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从阳化热,或五志过极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火所致。
(2)阴偏胜:阴偏胜,即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功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由于阴以寒、静、湿为其特点,多表现为阴盛的实寒证,如恶寒、喜暖、肢冷、蜷卧、舌淡等。阴偏胜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等原因所致。
2.阴阳偏衰是指人体阴或阳亏虚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见于“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1)阳偏衰: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功能活动减退,温煦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而阴寒内盛,表现为“阳虚则寒”的虚寒证。如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白、舌淡脉迟等症。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其中尤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这是由于肾阳为一身阳气根本的缘故。阳偏衰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2)阴偏衰:阴偏衰,即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亏损,而导致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精虚损,阴不制阳而阳热偏盛,表现为“阴虚则热”的虚热证,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干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红脉细数。临床上以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为多见,由于肾阴为一身之阴的根本,故肾阴不足在阴虚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阴偏衰多由阳邪伤阴,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3.阴阳互损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最后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由于肾为全身阳气、阴液的根本,所以,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及肾脏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发生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阴损及阳是指阴液亏损,致使阳气化生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如肾阴久虚,损及肾阳,可形成以肾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2)阳损及阴:阳损及阴是阳虚较重,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导致阴虚,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如肾阳久虚,必然耗伤肾中精气,使肾阴亦伤,形成以肾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