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一)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
1.偏倚的概念偏倚(bias)是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偏倚属于系统误差,可以由研究设计的失误、资料获取的失真、或分析推断不当所引起,从而错误地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偏倚的控制是流行病学研究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的偏倚可以在研究设计和实施这两个阶段得以控制,有些偏倚,像混杂偏倚也可以在资料分析阶段进行控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易出现且对观察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偏倚可以分为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三类。
2.选择性偏倚是指由于研究对象的确定、诊断、选择等方法不正确,使被选人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重要特征具有系统的差异,使得从样本得到的结果推及总体时出现了系统的偏离。常见的选择性偏倚有:①人院率偏倚;②检出症候偏倚;③现患病例一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Neyman bias);④无应答偏倚;⑤易感性偏倚;⑥时间效应偏倚;⑦领先时间偏倚。
3.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测量偏倚,是指研究过程中进行信息收集时产生的系统误差。测量方法的缺陷,诊断标准不明确或资料的缺失遗漏等都是信息偏倚的来源。常见的信息偏倚有:①诊断怀疑偏倚;②暴露怀疑偏倚;③回忆偏倚;④报告偏倚;⑤测量偏倚;⑥错误分类偏倚。
4.混杂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从而部分或全部地歪曲了两者同真实联系的现象。引起混杂的因素称为混杂因子。混杂因子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它必须与所研究的疾病的发生有关,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②必须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③必须不是研究因素与疾病病因链上的中间环节或中间步骤。对混杂偏倚的识别可以根据混杂偏倚产生的机制,结合专业知识,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判断。
5.偏倚的控制方法
偏倚的控制是流行病学研究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偏倚可以发生在研究设计、实施阶段,大多数的偏倚可以在这两个阶段得以控制,有些偏倚,像混杂偏倚也可以在资料分析阶段进行控制。
(1)研究设计阶段的偏倚控制措施:通过周密、严谨的科研设计,保证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同时要严格掌握好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于实验研究,要严格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可能发生的各种偏倚降低到最低限度。选择偏倚只有在设计阶段才能控制,而且一旦发生就无法消除,因此设计阶段应当充分收集资料了解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选择偏倚的来源,并加以避免。设计阶段信息偏倚主要来自于制定调查表时,因此在研究设计阶段应对各种暴露因素做出严格、客观、可操作的定义,并力求指标的定量化。对于疾病要有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对各种检测仪器和试剂要有统一的标准。在研究设计时,为了控制潜在的混杂偏倚,可以通过限制、配比、随机化、分成抽样等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
(2)研究实施阶段的偏倚控制方法:研究实施阶段发生的偏倚主要是信息偏倚。由于信息偏倚的来源渠道很多,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如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对收集资料的人员统一培训和考核;定期检查资料的质量,并设立资料质量控制程序等。
(3)资料分析阶段的偏倚控制措施:在资料分析阶段主要是控制混杂,可采用分层分析、标化、多因素分析方法,等。
(二)病因及其推断
1.病因的概念
一个疾病的病因是指在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事件、条件、特征或者是这些要素的综合。疾病是由来自环境和宿主本身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来自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生态环境,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以及生物群落。②理化环境。指气象因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热、空气、水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③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水平、政治、文化教育、人口、居住条件、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精神压力等方面。宿主主要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宿主的核心是遗传,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宿主的状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宿主的状态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宿主的其他特征如年龄、性别、性格、适应能力以及免疫状态等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环境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决定疾病发生与否的动态体系。解释这种动态体系的学说有流行病学三角模式、轮状模型、病因网等。
2.病因的类型
可分为直接病因与间接病因、必需病因与充分病因(和组分病因)。在病因中存在四种可能的类型:①必需的而且是充分的;②必需,但不充分;③充分,但不是必需;④既不充分,也不是必需。
3.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有实验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病因,可分为四个阶段:总结现象,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和病因推导。因素与疾病关联的形式有:虚假的关联,间接的关联,因果联系。
4.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①关联的强度;②关联的重复性;③关联的特异性;④关联的时间性⑤剂量反应关系;⑥关联的合理性⑦实验证据;⑧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