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专业7年制的学生,经历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考场里来了一批特殊的“病人”。这些“病人”不仅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各种疾病的症状,让考生对其仔细检查诊断,同时更有趣的是,诊断完成后,他们居然还能对“准医生”的行医态度和谈吐进行“挑刺”,为考生临床操作水平打分。
这些病人,就是上海诞生的首批39名标准化病人。
假病人考真医科生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职业,医生不仅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具备娴熟的临床技巧。但长久以来,由于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临床操作资源不够充足,医学院学生总是陷入“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尤其近年来,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学生们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的机会也相应减少了许多。
而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临床操作资源上的这一空缺。
所谓标准化病人,就是由健康人来扮演患有某些特定病症的病人,由于经过专门培训,这些假病人能够相当准确地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包括走路的姿势、身体的动作、疼痛的程度、面部的表情、病史病状的自述等。而医科生则充当“准医生”,根据这些“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询问病史、判断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种由标准化病人充当的“活考卷”,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临床操作的综合水平,突破以往考试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缺陷。用标准化病人来考医科生,除了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在教学中用来训练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教师通过对现场的录像监控,来了解学生接触病人和与病人交流的全部过程,包括言谈举止、病史采集、查体方法、向病人解释内容是否确切等;而学生也可通过录像资料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反馈,学生改进与病人的交流方式,纠正不正确的查体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标准化病人”突然“变脸”
考试完毕后,标准化病人突然“变脸”,又成了考官———他们根据各个考生的问诊判断能力、问诊态度、言行谈吐及临床技巧等各方面,对考生进行综合估分。
精神病科的标准化病人王先生告诉记者说:“我们主要依据考生的检查质量、医德医风等三档标准进行评分,每档满分为5分。考生在检查‘病人’过程中,相关询问全不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检查的总体质量。比如在精神病科的考试中,考生需询问‘病人’的起病情况、发作频率、症状的持续时间、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有发病史、是否有心悸、是否有焦虑情绪、是否躲着不愿出门等多达二十几个细节问题。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考生的询问越完整、越全面,则说明他的临床操作能力越专业。”
此外,启用标准化病人作为“活考卷”,还能检验出考生在“行医”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程度,这也是一般理论试卷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有的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为“病人”把听诊器焐焐暖、看到疼痛难挨的“病人”上前搀扶一把……这些小细节折射出的却是良好的医德与医风。
妇产科高危妊娠病例的标准化病人王女士说:“在为我诊断的三十几名学生中,有一个女生结束时送我一句话:‘祝你早些生个健康漂亮的宝宝!’我当时就心头一暖,觉得这个‘准医生’为病人考虑得还真周到!”
登报招聘假病人
去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次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聘标准化病人的广告。短短几天内,广告便吸引了两百多名报名者前来应征。在经过两轮的精心筛选后,39名“幸运儿”脱颖而出,上海首批标准化病人由此诞生。
谈及筛选应征者的具体依据,作为考官之一的中山医院医学伦理科徐医生说———
首先,标准化病人的谈吐与言行要能体现出一定的修养,因此前来应征者必须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
其次,由于标准化病人的主要功能是像演员那样对真实病人的症状、神态、动作及表情进行模仿,有表演经历的报名者会在筛选中占取很大优势。此外,标准化病人还需反应思维快速敏捷、对医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兼有一份强烈的公益心与责任心,这是我们进行筛选的主要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标准化病人在对医学院学生考核时不能透露出有关病情的关键词,以免提示或误导考生,因此整个挑选过程中,医学院学生本身不能列入被选范围之内。
对假病人培训要手把手
首批39名标准化病人分属不同的年龄段,职业大多为中小学教师、大学生和白领,他们主要定位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以及精神病科的各种病例上。
在两轮筛选结束后,考官再根据每位标准化病人的体貌特征、年龄段等个人条件来逐个确定相关病例。
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报名及筛选工作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自去年8月正式开始了对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整个培训主要分理论知识学习和角色扮演两个部分,每位标准化病人都由负责相关病例的医生进行手把手式的教学。
除了从病理、生理及解剖等角度讲解医学理论知识以外,培训老师还经常带标准化病人到急诊室、卫生中心等地进行实地观摩。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在经过统一考核后,上海首批39名标准化病人已被颁发了标准化病人合格证书,并持证上了岗。
“标准化病人”没工钱
当一个标准化病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医学常识,还要揣摩模仿病人的技巧并参与考核学生,而所有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如此一份义务兼职,何以会吸引许多报名者前来应征呢?
一位五十开外的内科男性标准化病人则表示:“当得知标准化病人可以作为医学院学生临床操作的资源时,我出于一份公益心,就去报了名。后来自己被选中,觉得非常荣幸,怎么说也算是为上海的医学教育添了一块砖吧。而与医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又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涉及过的医学知识,可谓获益匪浅。”
“标准化病人”在国际上已用了好几年
其实,标准化病人在国际上的应用已有好几个年头了。
1999年,美国中华医学基金的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保证人们在世界各国都享受到同等的医疗服务,组织了各国的医学专家提出了《全球医学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并对临床医学生培养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及学生质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番探讨。
在这项研究中,客观结构临床考核———即运用标准化病人及各种病例来考核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就是被采用来考核医学生的方式之一。目前,客观结构临床考核已被国际医学教育界普遍采纳。
自去年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在中国找了8所卫生部直属院校,开始了中国标准化病人的酝酿过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