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医学毕业生医疗实践能力,山东大学推动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改革传统的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教学模式,将临床理论课、临床见习课和临床实习有机融合,全方位、全过程强化临床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临床理论课、临床见习课和临床实习有机融合。
学生提前一年进入临床实习时期,将传统临床教学大纲中1年轮转实习时间延长为2年。在临床实习期间,一方面,进行临床理论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的融合教学,白天全天实习,晚间系统授课,通过各科室小课堂授课的方式,在考研、推免之前全部完成主干课程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压缩系统授课课时时数,增加病房专题讲座内容,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之外,积累更多临床病房系统知识和经验。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课程授课、专题讲座、床边实践教学、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而且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加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时间,有效缓解了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普遍面临的实践教学时间短、动手机会少,又受到就业、考研、医疗纠纷对临床教学实践冲击的不利局面,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二、引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
在培养目标上力求与国际接轨,并将“最低要求”规定的“7个领域60条具体标准”渗透到整体化教学的各个方面;修订、完善了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编写了新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教程,为顺利完成课程理论和实践实习制定了详细的程序与规范;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临床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行专职实践教学脱产带教制。
在三级专业科室设立脱产带教教师一名,负责本科室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临床技能培训及科室内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座等教学活动,安排科室内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日常考核,注意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制定了脱产带教考核制度,加强日常考核,确保了脱产带教的教学效果。
四、引入标准化病人辅助教学。
建立了标准化病人辅助教学中心,设立了现代化模拟诊室,通过培训、考核从健康志愿者中招聘了50名标准化病人,根据医学临床教学的需要,分别扮演不同类型的疾病患者,接受实习学生的问诊和体检,并由专家对学生诊断结果及诊断过程进行评价,有效提高了学生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功。
五、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学校投资800万元建设了实验面积为700平米、可满足200名学生同时进行临床技能教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购置了心肺腹体检模型、ACLS高级心肺复苏组合、各种有创及无创穿刺、插管模型等大量模拟设备,供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使学生可随时进入集中开展实践教学。在良好硬件基础上,组织临床基本功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问诊、体格检查、临床操作等进行反复的全方位的培训。进入临床前的集中技能培训与到各科实习前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相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医疗实践能力。
六、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在整体化教学中,引入OSCE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方式,这种考试要求考生依次在模拟的多个临床场景中考核广泛的内容,包括多种操作,并被科学评估,考核了传统笔试所无法测试的临床技能,并有一致的评分标准,从而有效免除了评分教师主观的差异,这种综合评估的考试方法有效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由于技能操作对象的原因难以开展全面技能考试的问题,直观反映了实习学生临床技能情况,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