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获悉,石家庄市将以社区百姓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重点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鼓励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经过全科医师培训转为社区全科医师。到201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全科医师占医生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全科医师比例要达到80%以上。
大医院高年资医师到社区诊疗
从今年起到2020年,石家庄市将不断完善“社区首席医师”制度,聘请省市医院的高年资医师到社区通过看病、讲课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基层医生队伍的技术水平。
同时,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和岗位设置方案,配足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合理调控社区卫生人员结构,配齐公共卫生和中医专业人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岗培训,到2015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轮训一遍。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建设,到2020年,中医药人员配备达到《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要求。
更多国家级专家来省会进行坐诊
依照《石家庄市医疗卫生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的内容,从今年起至2020年,石市还将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倍增工程”,制定人才引进标准,到2015年,引进高层次医学专家100名;到2020年,共引进高层次医学专家200名。
开展“高端智库工程”,积极与全国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以“柔性引进”的方式,实现高端人才资源的共享,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通过挂职、兼职、聘任、项目引才、技术合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家级专家不定期进行坐诊、讲学和带教。且建立市直卫生系统优秀人才返聘制度,以多种形式留住有专业特长、社会知名度较高、已退休的高级专家,继续为其创造工作条件,发挥其在专业、经验等方面的特长。
并实施“四名”打造工程,每两年组织一次评选活动,严格评选环节,利用10年时间,推出100位知名医生(中医),50位知名医学教授,50位知名护士,100个知名科室(中医科室),逐步打造“四名”群,使“四名”真正服务于百姓。
十年内,将培育高端创新团队(掌握新的诊疗技术、方法,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的团队)10个,形成符合各单位发展定位的优势学科团队。
到2020年医护比逐步接近、达到1:1.5
2011年至2020年,石市将以实现护理队伍与病床增长相适应为目标,以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为内容,以调动和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与百姓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队伍。
重点逐步提高护士人员数量,合理核定护理人员编制,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足额配备护理人员,到2020年,医护比逐步接近和达到1:1.5。并实施“护理人员学历达标工程”,通过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到2015年,市直医疗机构、县直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达到大专学历的比例分别为80%、50%,市直医院护理人员本科学历比例达到20%;到2020年,市直医疗机构、县直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达到大专学历的比例分别为100%、80%,市级医院护理人员达到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为50%、5%。
同时,严格落实《护士条例》和卫生部有关要求,保障执业护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进一步调动和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留住优秀护理人才。
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医
在农村卫生人才方面,《发展规划》提出,要制定乡镇卫生院人员准入标准,坚持“凡进必考”,逐步落实乡镇卫生院机构人员编制,实施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合同管理,打造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到2015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有床型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含中医康复理疗治疗室)达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到2020年,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不低于20%。
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选聘临床医学(含中西医)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的应届、往届毕业生和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医务工作者、退休医务人员到有需求的村卫生室工作。到2015年,为每一个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医。
同时,实施“全科医师培训工程”,每年安排9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落实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计划;实施“千名医师下乡村工程”,落实市、县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制度,市直医院对口支援2所,县级医院对口支援1所乡镇卫生院,每年选派300名医务人员到基层实施对口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