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就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案建议,为留住和吸引人才,可参照大医院医生工资标准,给从事社区医疗事业的全科医生同样待遇,或以政策确定其岗位工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特别补贴的稳定机制,使得他们与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现有医生处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由此保障建立起我国稳定的社区卫生医疗的基础性队伍。
全科医生是各种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和枢纽。按国际上每名全科医生服务5000居民的低限标准,我国5亿城市人口需10万多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不到4000人,尚不足低限标准的4%。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曾说:“中国医疗体系缺少一个‘看门人’,就是缺少一名全科医生,在病人去医院前判断是否有其必要。没有了这个看门人,哪怕只需要简单家庭护理的病人,也会寻求昂贵的医院诊治。”
大医院服务对象本应是危重和疑难病人,但我国大医院却收治着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又闲置了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有专家称:按一般的国民健康状态,到北京大医院就诊的外地人中只有不足20%真正有此必要。
从国际上看,大医院只有转诊,根本不设门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大医院的病人。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慢性病人根本不上大医院就诊,大型医院接诊的原则只是急诊抢救和需手术者,而且平均住院天数不超过6天,出院后康复护理分流到社区医院;英国超过90%以上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24小时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的专科治疗均需通过全科医生转诊。
“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是全科医生的职业特点。但现实中,很多人都当全科医生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全科医生很难有职业成就感,很多人不愿意或者是不屑于做全科医生,不但限制了全科医生的来源,也打击了在职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从事基础医疗工作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职业特点,使得全科医生既会因为不容易出成果而难获得基本的荣誉,又会因为其“医疗价值”有限而难拿到满意的报酬,当全科医生可谓“既无名又无利”。
全科医生的紧缺,加剧了大医院超载而多数医院资源闲置的不均衡状态,既会给本已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浪费,又会极大限制公众的就医途径。从这一点上看,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因此,提高和改善社区全科医生的待遇,无疑能“四两拨千斤”,是一个良好的帕累托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