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来自瑞士的流感流行研究专家对每天过人无数的钞票上的病毒进行了研究。
瑞士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流感病毒能在钞票上存活两周以上。
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将少量流感病毒标本附着在使用过的钞票上,然后把钞票置于常温下。结果显示,大部分钞票上的流感病毒仅能存活数小时,但有一些“顽强”的流感病毒能存活数天。如果钞票上的流感病毒与唾液等混合在一起,甚至可存活两周以上。
据瑞士《时报》报道,瑞士每天有2000万至1亿张纸币换手。一些人担心,巨量的货币流通可能对流感疫情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究钞票对流感病毒传播的具体影响。不过,研究负责人伊夫·托马斯强调,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仍是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病人。
流感的这种意外的生存能力暗示出,这种无生命的非生物载体在进行流感流行学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
研究组将会进一步研究钞票在流感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当然,最重要的风险仍然是来自空气传播和直接的人体接触。
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流感所引起的并发症 和死亡非常严重。据世卫组织(WHO)发布的公告,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例,死亡50万~100万人,其中重症流感病例 300万~500万例,重症流感的病死率为8%~10%。人类历史中,曾多次记录下与流感类似的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材料,目前得到确证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是在1918年的欧洲大陆。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正浓,战争夺去了很多士兵的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但是流感带给世界的威胁甚至超过了战争。1915年春,英格兰就发现了零星的流感病人。到1917年,欧洲大陆也发现少量流感患者。1918年美国被卷入战争。大批运输船将美国士兵从大西洋彼岸运到欧洲。在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期间,流感病毒在美军士兵中肆虐。幸存的士兵又将流感病毒带到欧洲战场,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流感大流行。
全世界在这次流感大流行中死亡人数高达2000万。1997年8月,美国病理学家约翰·哈里宾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的冷冻尸体中成功地分离出一种流感病毒。经过实验,证实这种病毒正是那次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典型病毒。
此后,流感又有3次世界性大流行,分别是1946年至1947年、1957年至1958年、1968年至1969年。此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流感还有较小的流行。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骤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轻微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且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起流感流行及大流行。
流感流行一般先从大城市开始,以后波及农村。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一般在潜伏期末至和病后3日传染性最强,退热后2日传染性消失。流感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80至120纳米。病毒核心为单股RNA(核糖核酸)及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含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不耐热,在56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数分钟即失去致病力,酸、乙醚、甲醛、紫外线和各种消毒剂如酒精、石炭酸和漂白粉等均可使病毒灭活。
流感病毒根据结构特征分三类,即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以分成H5N1亚型、H1N1亚型等,这里的H和N都是病毒表面突起物的简称。其中H共有15种,N共有9种,因此从理论上说,甲型流感可分为135种之多。
在自然界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甲型流感病毒分布甚广。在野鸭身上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亚型的流感病毒,病毒生存于野鸭的肠子内,一般不会引起野鸭发病。虽然野鸭身上的流感病毒一般不能直接传染给人,但多数科学家认为部分人类甲型流感病毒正是由野鸭携带的病毒变异而来的。
流感和感冒对人们来说都不陌生,两者虽然病症相似,但致病原因和危害却截然不同。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的罪魁祸首则是流感病毒。对于患者而言,流感的危险之处在于它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对于大众,危险则在于它强烈的传染性,它可以通过飞沫迅速传播甚至引起爆发。有时一个地区发生了流感,几个小时后,流感病毒就会随着飞机、火车、汽车被携带到另一个地区。
历史上,流感就曾扮演过“疯狂死神”的角色,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席卷全球,夺去了2100万条生命,感染人数达到6亿,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流感已成为全球所有传染病死亡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