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或阳的偏衰,是指阴或阳一方低于另一方的病理变化,形成“精气夺则虚”的虚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阴或阳的某一方面物质减少或功能减退时,必然不能制约对方而引起对方的相对亢盛,即形成“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虚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虚热)的病理现象。
1.阳偏衰
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形成阳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和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之阳虚为主,其中尤以肾阳为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在阳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临证时除可见到面色 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外,还可见到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即是阳虚则寒的表现。
2.阴偏衰
阴偏衰,即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阳邪伤阴;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阴液不足,一般以肝肾之阴为主,其中尤以肾阴为诸阴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和阴虚阳亢等多种表现。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即是阴虚则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