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其中,阴经与阳经相交,是在手足部位;阳经与阳经相交,是在头面部位;阴经与阴经相交,是在胸腹部。
(二)表里相合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相为表里的两经,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都分别属络于相为表里的脏腑(如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
(三)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的内外上下,其经脉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十二经脉的流注,即十二经的整体循行。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流至手太阴肺经,如此首尾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相贯,如环无端。
(四)体表分布
1.头面部
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及枕项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耳颞部。由于手三阳经止于头,足三阳经起于头,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故说“头为诸阳之会”。另外,足厥阴经从颅内止于头顶部。
2.四肢部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具体如下:
(1)上肢
内侧面是: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
外侧面是:手阳明经在前缘,手少阳经在中线,手太阳经在后缘。
(2)下肢
内侧面是:足太阴经在前缘,足厥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缘,足太阴脾经在中线)。
外侧面是:足阳明经在前缘,足少阳经在中线,足太阳经在后缘。
3.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行于腋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足少阳经行于体侧面;足三阴经及足阳明经行于胸腹部,其中,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五)体内分布
体内是指胸腹腔,包括脏腑在内。十二经脉均循行到胸腹腔中。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是指其与相关脏腑的联系,所以说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
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有“属”、“络”关系。属,隶属的意思。十二经脉每经都隶属于一个脏或腑。络,联络的意思。十二经脉每经都与其相表里经脉所属的脏或腑相联络。这样就形成了手足三阴经属脏络腑、手足三阳经属腑络脏的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规律。即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络胃、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
此外,十二经脉中的某些经脉,在其循行分布中,还与其他有关脏腑相联系。如手太阴肺经联系到胃,足太阴脾经联系到心,手少阴心经联系到肺,手太阳小肠经联系到胃,足少阴肾经联系到心、肝、肺,足厥阴肝经联系到胃和肺。
脏腑在胸腹腔内各有其固定的部位,因此,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即是十二经脉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