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所以《素问》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1.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疏,即疏通;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泄,即发泄、升发。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调畅气机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对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表现:一是肝失疏泄,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受阻,从而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胀痛不适的症状;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症状。气升太过,血随气逆,还可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甚则导致卒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亦即《素问》所说的“薄厥”。
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郁结,会引起血行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癥积、肿块。气机郁结,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湿水饮等病理产物,或痰阻经络而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臌胀。
②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之间维持协调平衡。而肝的疏泄功能可调畅全身气机,是脾胃之气升降正常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不仅能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飧泄;而且还能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痛,在下则为便秘。前者称作肝气犯脾,后者称作肝气犯胃,二者可统称为“木亢乘土”。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还体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与肝相连,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正常,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则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肝气郁结,可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则黄疽等。
③调畅情志
情志活动,主要由心主管,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对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影响,也在于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所以,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就易于开朗。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若肝气郁结,则心情抑郁,多愁善虑;若肝气亢奋,则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此外,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与肝的疏泄功能亦有密切的关系。
(2)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内贮存一定的血量,可以制约肝的阳气,勿使其过亢,同时亦有防止出血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改变。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外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当人体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活动较少,机体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藏之于肝。所以说:“人卧血归于肝。”如果肝藏血功能失常,可出现两方面的病变:一是肝血不足,出现两目干涩昏花、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或月经量少,甚则闭经等血虚证;一是肝不藏血,出现吐血,或月经量多,甚则崩漏等出血证。
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充足的血量贮备,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并且这种调节,实际上是肝的疏泄功能对血液运行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
2.肝的系统联系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体合筋。筋即筋膜,是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维持了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或转侧。肝主筋,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血液充盈,筋得其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素问》称肝为“罢极之本”,也就是说,肢体运动的能量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果肝血衰少,筋膜失养,则表现为关节活动不利,容易疲劳,或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等症。
其华在爪。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2)肝开窍于目
目,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眼目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故说“肝开窍于目”。由于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从眼目反映出来。如肝之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等。
(3)肝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具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如肝的阴血不足,可见两目干涩;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