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瘦燕(1909~1969年),江苏昆山县人。出生于上海市嘉定西门外严庙乡一个针灸医师家庭。其父李培卿,育有6子2女,陆氏排行最小,因出嗣陆门,故改姓为陆,迁居陆瘦燕昆山(有书记载陆氏出嗣舅家,纯属误传)。陆氏幼年精读《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类经》、《针灸大成》等书。并勤练书法,字体苍劲有力,自成一格。
1927年后,陆氏先后在昆山及上海开业,数年后,诊务日隆,求诊者络绎不绝。建国后,历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顾问、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等职。1959年,中央卫生部委派他作为中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到苏联讲学、会诊,回国后,被任命为国家科委委员。
陆氏建国前,曾在沪报上刊载《燕庐医话》,宣传针灸知识;并撰写了《针灸正宗》第一集“中风预防法”、“金针实验录”和第二集“金针心传”、“穴位释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又于1948年和夫人朱汝功医师共同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并改进针具,创制了“瘦燕式”毫针,制造与人体等大的针灸经络穴位模型,亲自编写了讲义。函授学员遍及国内外,并在东南亚创办了“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分社。为针灸医学的开拓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建国后,与原上海教学模型厂协作,设计创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光电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型与第一套脉象模型,分别获1964年国家工业产品二等奖、三等奖。他又主持编写了《针灸学丛书》,先后出版了“丛书”中的《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等分册,其中《针灸腧穴图谱》还被国外出版社翻印发行。“丛书”其他文稿如《针灸穴名解》、《针灸歌赋选释》等,未及出版,在十年动乱中被焚毁。发表的论文有“从针灸的辨证论治程序谈到处方配穴原则”、“经络学说的探讨与针灸疗法的关系”、“针刺补泻手法的探讨”、“经气的探讨”、“有关十二经脉病候中‘是动所生病’的探讨”、“切诊在针灸临床的应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临床初步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