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仪韵,字坚白,河南省叶县人,生于1913年,卒于1982年。1930年师从晚清太医韩一斋学习,前后8年,尽得其传。1938年,独立悬壶京城。1956年,到北京第三医院工作。1958年,调入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
学术思想
梁仪韵对妇科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妇科病病位在冲任、胞宫、胞脉,病机在气血失调,故和燮气血,调理奇经,以平为期,是妇科疾病的治疗大法。她临床常选补益奇经法、通调奇经法、温通奇经法、降逆安冲法等治疗崩中漏下、滑胎、不孕、痛经、闭经以及妊娠恶阻等。如对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辨治,梁仪韵提出若过于烦劳,心阳过张,或肾虚不纳,均可导致胞脉失摄而下血,故心阳过张、肾气不纳是导致崩漏的重要原因。胞脉受损、气血失摄是崩漏发生的病机关键。
她认为崩漏有气虚、血热以及血瘀等三种主要证型,其中以气虚者居多,尤以心肾损伤为主。患者多为三七、五七之龄,肾气不足,情志内伤,复感劳倦,胞脉受损而致崩漏。因此,在临床辨治崩漏的过程中,辨虚实、明转化,辨主要证候、次要证候,辨顺逆显得尤为重要。她认为多数崩漏日久气虚的病人面色苍白,但也有面色微红的,此非血热,而是虚阳上越之象。若崩漏脉见沉细、沉弱、沉缓无力为顺证。浮弦而大,或浮、洪、数则为逆证、重证。尺脉的浮沉尤应注意,浮虚者难治,沉缓者易愈。
临床经验
对于崩漏的治疗,梁仪韵不仅注重察因、审证,在用药时还特别注意斟酌药性。她认为,崩漏用药以益气养血补奇经,升提收摄固冲任为主,注意止血不可过用苦寒,以防留瘀复发出血。她用药轻灵,善调气机,主张人身阴阳,莫不随气而转。气乃生生之机,亦即去病之机。凡治病,必使气机活转,方可有效。每于补益、清化、理血等方剂中,酌加行气理气之品,如香橼、木香、枳壳等,使补而不滞,清而不寒,气血并调。
针对一些久治不愈的病人,或显或隐均可见到疼痛、皮肤黯斑、脉涩等瘀阻之象,梁仪韵受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观点的启发,常选辛通之法治疗而获良效,进而形成了她“久病杂证治络为先”的学术思想。具体体现为辛甘润肺治咳喘,辛香通络治胸痹,辛温通络除痹证等。梁仪韵常言,重症病人尤贵气阴。气为心气、肺气,阴为胃阴、肾阴。因心主血,肺主气,胃阴为后天之化,肾阴为先天之基。故留得一分气阴,即有一分生机。所以,每临重症,必特别注意保护气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她常用加味生脉散、三甲复脉汤等挽救危重病人。重视气阴的思想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体现得更为清楚。在70年代初期,梁仪韵接诊了不少肿瘤病人,或手术后或未手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她以顾护气阴、调补气血的方法配合手术、放疗、化疗,收到较好的效果。
后世影响
梁仪韵一生带徒多名,其门人弟子有杨玉华、林珠、梁志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