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中医乡镇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部分内容,希望对参加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未病先防的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丹溪心法》)。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
(二)未病先防的方法
1.调养身体,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调摄精神: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的、持续的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变动又能使疾病恶化。因此,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中医摄生十分重视精神调养,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恬”是安静:“淡”是愉快:“虚”是虚怀若谷,虚己以待物:“无”足没有妄想和贪求,即具有较为高尚的情操,无私寡欲,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正气旺盛,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要作到:
①饮食有节:中医摄生学要求人们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饱或过饥,否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此外,饮食五味不可偏嗜,并应控制肥甘厚味的摄人,以免伤人。
②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是指起居要有一定的规律。中医非常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并要求人们要适应四时时令的变化,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长寿的目的。此外,养生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使气血流通,促进身体健康。否则,过劳以耗伤气血,过逸又可使气血阻滞,而发生各种疾病。
③适应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必然影响人体,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只有掌握其规律,适应其变化,才能避免邪气的侵害,减少疾病的发生,中医学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等摄生原则,以适应自然规律,保障人的健康。“法于阴阳”的“法”,即效法之意。“阴阳”,指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于术数”的“和”,为调和、协调之意。“术数,修身养性之法”(《类经,摄生类》)。即遵循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而采取适宜的摄生方法: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4)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素问。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可见我国很早就已开始用药物预防疾病了。我国在16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的先驱,为后世预防接种免疫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试用中药预防多种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马齿苋预防菌痢等,都是简便易行,用之有效的方法。
2.防止病邪的侵袭:
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强体质,提高正气的抗邪能力外,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应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对六淫、疫疠等应避其毒气。至于外伤和虫、兽伤,则要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留心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