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单细胞原虫,侵入人体组织并使其溶解和破坏,故得名。在分类学上属肉足鞭毛门,肉足亚门,根足超纲,叶足纲,裸阿米巴亚纲,阿米巴目,管足亚目,内阿米巴科,内阿米巴属。其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包囊前期和包囊 3期。滋养体大小不等,病人脓血便或病灶中的滋养体较大,称为大滋养体,直径达20~30微米;胞浆分内外两层,活动时胞浆外质向前流动形成伪足,内质呈颗粒状,常含被吞噬的红细胞,这是与非致病性阿米巴鉴别的重要特点。医学|教育网|整理|核位于虫体中央,经铁苏木素染色后才可清晰地见到,正中有一核仁。无症状带虫者粪便中的滋养体较小,称为小滋养体,直径仅 7~20微米,平均13微末,胞浆内不含红细胞而有食物泡,能形成包囊。一般认为,寄生抵抗力的降低、肠道的细菌感染以及局部损伤等因素均可促使小滋养体侵袭组织,吞噬红细胞,并转变为大滋养体而致病。局部肠粘膜坏死、溃破,形成溃疡。其中的大滋养体随血液、粘液落入肠腔,再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死亡;亦可在肠腔内转变为小滋养体。在横结肠以下,粪便中水分大部吸收,粪便较为成形,小滋养体可摄取的营养减少,于是小滋养体排出体内未消化食物,体积缩小而变成球形,即包囊前期。包囊前期为包囊的过渡型,然后分泌囊壁而形成包囊,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包囊呈圆球形,直径 5~20┢m,具有一层几丁质囊壁,因此能耐受恶劣环境和温度变化。成熟而具感染性的 4核包囊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被人吞食后,在消化液作用下于小肠下端虫体脱囊而出,并分裂成4个小滋养体,而重复上述的生活循环。
大肠的厌氧环境和酸碱度最适宜阿米巴的繁殖,所以其病变原发部位多在盲肠及邻近的升结肠。侵入肠粘膜下层及肌层的阿米巴可侵入静脉,并随门静脉血流入肝,致阿米巴肝脓肿,也再继发肺脓肿,还可随血流播散全身各处,引起脑脓肿或脾、肾、尿道、心包等处的阿米巴病,但甚少见。肝脓肿可穿破胸腔或腹腔。直肠病变可蔓延至肛门周围,引起皮肤阿米巴病,也可蔓延至阴道及子宫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