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开颌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正畸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最近两个研究对骨性开合(牙合)的早期治疗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解答,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
一个头影测量的前瞻性研究中,Tran等评价了高位头帽牵引(HPHG)与少量咀嚼肌功能训练的联合治疗对颅面形态改变的影响。31位骨性开合(牙合)患者(平均年龄9.3±1.3岁)采用固定扩弓器(BPE)、横腭弓(TPA)、高位头帽牵引(HPHG)和下颌舌弓进行了为期23±4.7个月的治疗。患者经快速扩弓(RPE)后被随机分为肌功能训练组和非肌功能训练组。肌功能训练组的患者每天咬合(牙合)垫5次,每次1分钟,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记录形态学的各项指标。对照组按年龄、性别和下颌平面角与治疗组进行匹配后,同样进行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肌功能训练组在功能训练前后都要记录其最大合(牙合)力值、咬肌肌电参数,然后利用合(牙合)力和肌电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评价肌力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肌功能训练有助于垂直向的控制,单独用高位头帽牵引可加深前牙覆合(牙合),并压低上颌磨牙;如果结合肌功能训练,就能明显减小ANB角和下颌角,使下颌骨前上旋转平均2.2o;肌功能训练前后的最大合(牙合)力值和肌电参数的回归系数没有显著差异;尽管肌功能训练不能增加咀嚼肌力,但能改善面形,有助于减轻垂直生长型的异常。
另一个头影测量的回顾性研究中,Sankey等评价了一种新的、早期治疗垂直向的骨发育异常伴上牙弓狭窄的方法。参与这个研究的38位患者(平均年龄8.2±1.2岁)在1.3±0.3年的时间里,进行闭唇训练、用固定扩弓器(BPE)和下颌的Crozat矫治器或唇挡治疗,这里的扩弓器有后牙合(牙合)垫的作用,它的位置在治疗过程中固定不变。其中咀嚼肌力差(79%)的患者每天戴用高位头帽牵引12~14小时。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和下颌平面角都与治疗组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