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称,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8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医学生改行的原因是行业环境这只能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而论的结果,真正的“弃医”者还是那些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却不注册从事医生的人,这个数字据相关报道,自《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后已经有40多万人。
一边是人才紧缺,一边是人才流失。学医不从医,不但浪费学医者的青春,更浪费家长的费用、国家教育资源等等。为什么明明是紧缺人才的行业,却毕业的学生要“跳槽”去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合的工作呢?为什么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却不注册呢?他们不想当医生为什么又要去考取资格呢?
这些为什么难道就不能给行业一个启示吗?就没有露出一丝蛛丝马迹让人们去寻找答案吗?未必,可又为什么没人愿意去解决答案中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造就这样一些情况连续不断的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行业人员的尊重不到位,尤其是不尊医。首先是行业内部不尊医,各种制度的不健全把医生推向“干活多,回报少”的境界,有的地方特别是基层,医生只有服从的命,没有自由、言论权,否则在“领导负全责”的管理下,只有“下课”。
其次是社会不尊医,由于社会进步过快,造就了一些新的“社会病”,比如攀比治病、小病大养、滥用药品、各种医疗价格不合理、城乡差别拉大等。没有相关部门真正的去“医治”这种“社会病”,反把这种现象的后果强加于医生,说医生“操作了贵,导致了难”,无形中的把医生“变成狼”。
还有是患者屡屡伤医生的心,近年来多少无辜的医生在工作岗位上被患者或者家属无情的砍死、打伤、致残。让“有理走遍天下”这句话在医患之间完全“失效”,医患之间只能相信“祈祷”——最好不出事。具有未知性的医疗行业,谁敢保证百分百不出事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次简单的药品不良反应都会把医务人员吓出一身冷汗,这点笔者深有体会。
要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十年寒窗完全不够,甚至需要一辈子的学习。与其它行业相比,简直就是“苦中苦”,本来就有点耐不住了的医学生怎么还会往“汹汹燃烧的大火坑”里跳呢。所以,要让这个缺口较大、病得不轻的行业“火起来”,先得从尊重医生做起。
有人提出“高薪留医”,这点笔者认为不会起到真正的实效,因为“高薪”很可能是个伪命题,每个人的“高薪”目标不一样,很难用统一的方案来达到所有医生心中的“高薪”。笔者认为,要留着“良医苗”和“良医”,高薪不是主要手段,最重要的是改善医疗环境,让所有的医生感到安稳,特别是要让医生真正的得到“有地位”、“有报酬”、“有公平”、“有价值”、“有未来”。要是医生达到这“无有感”,笔者认为从落实和完善行业各种不健全制度和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抓起才是当下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