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十年寒窗磨一剑,正是施展抱负时。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保障人民健康的新一代守护者。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基本原则,加大对基层的投入,推进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全民基本医保扩面达到95%左右,使老百姓看病更有保障。随着医改的深化,基层对医学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为医学生服务百姓、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新机遇。为了帮助广大医学院校师生了解形势和政策,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医学生服务基层”专栏,介绍有关人才优惠政策、基层平台建设及先进典型事迹等,敬请读者关注。
民生为国之大计,健康乃民生之本。
如果把健康比作“1”,把外在的一切比作后面的“0”,少了健康这个“1”,再多的“0”都是空谈。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而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这是每一位医学生步入神圣医学殿堂时的铮铮誓言。
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崇高使命的医学骄子,正面临着新时代的召唤。
医改从“破冰”到步入“深水区”,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有人说,这是一次波澜壮阔的远航。从“涉水”起航,到“破冰”勇进,如今已驶入“深水区”。
这次远航,就是医改。
医改,是公认的一道全球性的民生难题,更是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计划。
3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了新一轮医改,用最短的时间编织了世界最大全民医保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从6年前的3亿人到如今的13亿人,8.32亿农民成为最大受益群体,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上首次使“病有所医”的宏愿成为现实。
这3年,和全国一样,广西医改工作稳步推进。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多次主持党委常委会,研究广西医改重要事项;自治区主席马飚亲自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广西在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实现医改破难题,创造了经验,在今年4月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这3年,国家和自治区各级财政对医改的投入比例逐年大幅递增,2009-2011年全区医疗卫生支出达514.4亿元——相当于1996-2008年13年总和的1.6倍。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要求,着力构建新机制,五项重点改革成效显著:
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覆盖4900多万城乡居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参保(合)率达到96%以上,超出国家目标任务6个百分点,“全民医保”时代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4万多个行政村村卫生室提前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在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基础上,我区遴选增补了274种基本药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新机制,实现人事制度改革新突破。实行“托低不限高”的绩效工资政策,实现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突破。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人均床位数、全部医疗机构人员队伍分别比2008年增长24.4%和24.6%,基层门急诊量占比提高到62.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提高到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服务项目扩大到10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并在艾滋病和地中海贫血防治上实现新突破,壮瑶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2市7县共23个公立医院启动改革,全区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付费的医院数量过半,医院内部管理得到加强。
正是这样“软硬兼施”、多管齐下,使我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焕发盎然生机。
诚然,3年的医改,只是取得阶段性成果。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蓝图已绘就,站在新的起点上,奋进正当其时。
基层是医学生磨炼医术、锤炼意志的大熔炉,也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舞台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是经历史检验的千秋定律。医改的稳步推进,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少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已有了很大改善,乡镇卫生院更因合作医疗而大受其益,但医疗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护理人员明显不足,欠发达地区、广大乡村更是极度短缺。仅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区基层医疗队伍中大学本科生仅4.84%,远远达不到基层对好医生的需求。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医改的深入,老百姓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过去那种“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已成老黄历,如今“有病就治、无病保健”已成为一种自觉,基层医院业务量骤增。据统计,我区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数2011年比2008年增长11%,从而对医生数量及医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医学生与家长观念亟待改变。据统计,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区医学生增加了8.87万人,但到基层就业者为数不多。有的观点认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投入大”自然希望“高回报”,认为到基层工作没出息。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行行皆可出状元”。事实上,基层有无尽的挑战,基层更有无尽的机遇。
为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自治区政府亦相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的向基层倾斜的人才政策,为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能流动、展才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2年广西青年医学英才培养计划”便是其一。该计划旨在面向全国医科院校选拔德才兼备、有潜质的毕业生,培养与我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医学骨干后备人才。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先期进行基层服务阶段的培养。2012年广西青年医学英才培养计划的基层服务阶段培养主要依托“三支一扶”支医计划平台进行,基层服务期为两年。2013年自治区将总结今年工作,完善政策体系,拓宽培养渠道,加大工作力度。
医学生服务基层的途径是多样的。既可报名广西青年医学英才培养计划(“三支一扶”支医计划),还可参加每年基层医疗机构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今年下半年各市县将拿出一批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也可选择自主创业。
凡是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医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而且,现在的人才优惠政策,与过去的知青插队、大学生毕业分配相比,宽松多了,更人性化了。目的就是让广大医学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可流动”,有一个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舞台。
“天生我才必有用,金子在哪都闪光。”医学既需要在学科研究上的拔尖专家人才,同样也需要医疗应用领域的人才,尤其是在基层服务的专业骨干。每个青年学子都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好职业规划。抉择面前,不必拘泥于一时,不应目光短浅。
须知:大浪淘沙始见金,风物长宜放眼量。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纵观古今,历经磨砺坎坷的人往往能够成就大事。古者富贵而其名磨灭,不可胜数,唯历经磨难而成大事者,其名万古长青。
从历史回到现实,基层一线,条件相对艰苦,但对青年的成长是一笔宝贵财富。艰苦之处,成才机会也更多;对于医生来说,在基层工作,得到的实践机会更大。
水往低处流,为了积蓄迸发更大能量。
人往高处走,为了成就更大一番事业。
基层——看似“低处”,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处”。在广西医疗卫生战线,从基层奋发成才的医学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刘唐威是上世纪60年代末毕业于广西医学院(今广西医科大学)的大学生。他积极响应号召,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公社上朝卫生点工作,一干就是18年。
18年间,刘唐威刻苦钻研医术,率先开展骨髓穿刺检查,腰穿检查,“胃癌”“水试验”诊断等临床诊疗新技术,备受同行赞赏。后来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晋升为当年广西最年轻的主治医师。他由一个普通医学生,成长为广西第一个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曾任广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刘唐威的经历,亦是众多基层医学生的成长路径。
梅铭惠1968年从广西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临桂县茶洞卫生院和五通中心卫生院工作,先后工作9年。
在乡镇卫生院,梅铭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样样都能做,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恢复研究生考试后,梅铭惠考取了武汉医学院同济医院普外科硕士研究生,师从国内最著名的外科专家裘法祖教授、院士。毕业后他自愿回到桂林医专附属医院工作。后来,赴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留学,并获取医学博士学位。学成后,他又义无反顾回到原单位工作。如今,他已是广西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百名优秀医生”等称号。
基层是医学生锻炼成长的大熔炉。我区从基层干起、从基层培养成长的优秀人才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当中,既有学术上拔尖的医学杰出人才,也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还有长期在基层服务百姓、成为守护健康不可缺少的业务骨干。
1999年,陆建章从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到百色市右江区汪甸中心卫生院、阳圩中心卫生院、龙川中心卫生院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用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的真心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赞许。如今他依然坚守基层,已担任龙川中心卫生院院长。
“80”后医学生陆玉秀2008年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至南宁市良庆镇卫生院工作。她立足本职、工作严谨、技术优良,很快成为卫生院骨干医生,深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认可。两年服务期满后,她留了下来,并已成为卫生院副院长……
放眼八桂大地,一个个合格医学生向基层走去,一个个优秀白衣天使从乡间走来——“小地方”成就了“大事业”,“小医生”练成了“大医者”。
正所谓“医者仁心,大医精诚”。
“一个好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崇高的医德。而服务基层的实践,不仅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术,更重要的是,通过‘零距离’体验最底层百姓的疾苦,最了解基层群众的诉求,他们每天的治疗工作就是最好‘仁心’的锻造。”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说。
浪花一朵,投身大海便不会消逝;
玉石一颗,打磨愈久光华愈灿。
“去基层,可能会后悔一阵子;不去基层,可能会后悔一辈子!”一代又一代医学生的现身说法,铿锵有力,给人启迪。如今,又是一个毕业季,选择基层、服务基层,正是青年学子走出校园、书写灿烂人生不可多得的良机。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医学生到基层,必能闯出新的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让我们用燃烧的青春,拥抱时代的召唤!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又是一个毕业季,在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广西医学毕业生“服务医改、服务基层、服务百姓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医学生,选择到基层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是我们青年一代勇于担当的生动体现。
基层是医学生锻炼成长的大熔炉,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在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担负起我区基层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满足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为促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不仅通过基层的磨炼成长成才,实现了自身价值,还为广大医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当中,既有学术上拔尖的医学杰出人才,也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还有长期在基层服务百姓,成为守护健康不可缺少的业务骨干。
条条道路通罗马,金子在哪都闪光。一名医学生不论在哪里工作、不论从哪个台阶起步,只要他们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努力工作、刻苦钻研,都同样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