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概述】
电热艾针灸是应用电热艾针仪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灸法。电热艾针仪出现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它是我国内蒙古针灸工作者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及方法,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融传统的温针、艾灸为一体的新型针灸仪器。电热艾针灸属于温针灸的范畴,但与传统的温针灸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电热艾针仪利用电热将针体及艾药加温,既无烟雾形成,又能促进药物挥发,使其达到治疗效果,解决了温针与艾灸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其次是能较好的做到针与灸的一体化。既能利用灸火的热力,对穴区产生温热剌激和通过加温药物促进挥发,达到药物蒸熏作用;同时,又和传统温针一样,将温热经过针体导入机体内。故具有温针与艾灸的双重治疗作用。
最后,电热艾针仪的温度稳定可调。在临床中可模拟多种灸法,如直接灸、间接灸,还可在灸料中根据病情加入适当的酒、醋、药液等模拟蒸灸等。
当然,电热艾针仪目前使用的地区还较局限,仪器本身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其适用范围及确切的临床效果也须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验证。
【操作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WJ电热艾针仪。其结构为:主机设有4路输出,可同时使用4根毫针。主机由输出、工作调节、工作测量及工作指示4个系统组成。
该电热艾针仪的基本特征是,当其工作时,一方面将普通的毫针加温,使其达到传统温针的作用;另一方面,将艾药加热使其达到艾灸的目的。电热灸器是由主机来控制工作的,接触人体皮肤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50℃。
具体操作
1.灸料制备:可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配伍灸料,如在痹证中,行痹、痛痹、着痹等治法为祛风、散寒、逐湿、温通经络,灸料配伍则应以羌活、独活、桂枝、秦艽等为主;而顽痹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灸料应选红花、当归、川芎等,从而体现了辨症施灸的理论。
2.根据病证辨证取穴,与一般针刺施术方法相同。
3.开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
4.将灸料放置电热灸器内,与进针孔相平,可适当地滴酒、醋、水、药液等。引线插入所选用的输出插孔,此时工作指示灯亮(4路任意选),将电热灸器通过进针孔套在针柄上与皮肤接触。
5.按下与输出相对应的电流测量键,调节温控旋扭。顺时针旋转为强(+),反之弱(一)。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病种及部位,工作电流一般控制在100~150毫安之间。
6.治疗时间20~30min为宜
【主治病证】
适应于温针及灸法的应用范围。已在临床中验证有效的病证包括:痹症(风湿类疾病、良性腰腿痛、颈椎病),中风(脑梗塞、脑出血稳定期),寒性哮喘,痛经、结肠炎、附件炎、胃脘痛、腱鞘囊肿等。
【临床应用】
1.痛经
取穴:分为二组。(1)寒凝血滞:天枢、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2)气血两虚:中脘、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操作:根据不同的证型,取上穴,每次取3~4穴,双侧同取,穴位可交替轮用。用普通毫针针刺所选穴位,得气后将电热艾针仪与针柄接通,调整电流,寒凝血滞型调至90~110毫安,气血两虚型调至60~80毫安,留针30~40分。寒凝血滞型在月经前2~3日或经期发病时,连续治疗1~5次;气血两虚型在月经前1周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8~10次。
疗效:共治42例,结果:寒凝血滞型中痊愈21例,显效6例,进步1例;气血两虚型中痊愈9例,显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总治愈率:71.4%.所有患者治疗1~3次痛经消失或缓解。为巩固疗效大都连续治疗两个月经周期。
2.腱鞘囊肿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灸料制备:将艾叶、当归、川芎、红花、乳香、丹参等,粉碎后用白酒调匀,备用。嘱患者取坐位,患肢平放于治疗台上,常规消毒,术者以左手拇食两指,将囊肿周围皮肤绷紧,右手将普通毫针直刺囊肿内,得气后留针。将配好的灸料装入WJ电热艾针仪的电热灸器内,与进针孔相平,然后套在针柄上,与皮肤相接触。电流控制在180毫安左右。灸治15~20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