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测定血清或其他组织中一些酶的水平对很多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判定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酶的测定可利用生化学的方法测定酶的催化活性和将酶作为蛋白用免疫方法测定酶的质量。测定酶的催化活性是最为常用方法,它具有迅速、灵敏、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测定酶水平广泛使用的常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作者拟就临床酶学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国际上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做一阐述。
一、 测定酶催化活性存在的问题
测定酶的催化活性虽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酶的催化活性不仅决定于酶的含量,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所用底物的性质及浓度、反应介质的PH、温度、离子强度、激活或抑制因子等,因此具有方法依赖性。这是测定酶的催化活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对同一酶项目存在多种参考范围,各实验室间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室间质评用样本的靶值难以确定,甚至有时会引起临床上的误诊。国内各临床实验室间测定,酶活性结果的差异较大,明显高于一般项目的测定结果。
二、 解决酶活性测定方法依赖性的途径
对酶活性测定进行标准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早在20余年前国际上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当时提出的标准化途径推荐使用统一的测定方法,一些学术团体推出了临床常用酶催化活性测定的推荐方法和参考方法。如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专家组已经完成了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1983年)、碱性磷酸酶(ALP)(1983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86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86年)、肌酸激酶(CK)(1991年)、乳酸脱氢酶(LD)(1994年)及a-淀粉酶(a-AMS)(1998年)等的推荐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提高了酶测定的质量和可比性。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还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第一,很多学术团体提出的推荐方法,即使原理相同,但试剂配方(缓冲液、底物、添加剂等)、反应温度等也可能不同,因此不同推荐方法间缺乏一致性;第二,推荐方法无法跟上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上的进步;第三,它不适应自动化分析仪器。
最近国际上提出了酶活性的测定标准化新途径,就是使用公认的酶校准物使不同的常规方法的测定结果得到统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目前这项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IFCC临床酶学校准物工作组(IFCCWG-CCE)于1997年8月和1998年3月分别在瑞士和西班牙召开了工作组会议,作者作为工作组成员出席了会议并参与了有关文件的制定,部分内容作为IFCC的文件将会很快发表。
三、 酶校准物的使用方法
使用酶校准物的方法就是用公认的酶校准物使一种或多种常规方法测定的结果与标准方法相同,也就是通过酶校准物将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的数值按标准物测定值所选定上午标准方法来表达。它是利用标准物作为载体,使测定结果的数值在标准方法和常规方法间传递。这样的话,使用标准的校准物,就有可能统一测定结果。
法国的Ferard教授(IFCC WG-CCE主席)几年前就组织了5个法国实验室对各实验室常规患者血清样本中的a-AMS、ALP、GGT等3种酶活性分别在校准前后进行了测定。每种酶有两个实验室参加研究,均使用相同的试剂盒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各实验室均使用统一的校准物即由欧洲标准局(BCR)提供的酶活性有证参考物(CRM318、CRM319、CRM371)进行校准。通过使用统一的酶校准物进行校准后,可使在不同温度下(30℃、37℃)、使用不同缓冲液(ALP测定)、不同底物(a-AMS、GGT测定)或不同底物浓度(GGT测定)的试剂盒测定结果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