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梅花
英文名:FLOSMUME
别名:
绿萼梅、白梅花。
概述:源于《本草纲目》在《本草纲目拾遗》:"《百花镜》:'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饮片新参》:"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花蕾。入药分白梅花、红梅花两种。白梅花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其中药材用多采用白梅花。
产地分布:
白梅花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其中安徽的歙县上丰乡现在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约50吨。
生态环境:
梅的适应性较强且耐寒。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环境。
生物学特性:
梅具有强大的根系和发达主根,地温在4-5时新根开始生长,而且随着地温的上升,根系加快生长。每年春末夏初新根生长最快,侧根大量长出。植株顶端优势明显,自一个生长枝,先端常抽出少数长株,其中,下部多数的侧芽抽生成短枝。这些短枝得到适宜的营养时,能形成许多花芽,而成中果枝和短果枝。长枝基部与顶端的粗度相差不大。容易弯曲下垂。长主枝如任其开张,仰角降到30度以下,则抽生出大量徒长枝,扰乱树形和造成荫蔽,树冠下部枝条衰弱枯死,导致树冠外围结果,增加无效空间。适当短截长枝,可以促进中、短果枝的生长。
植株在每年2-3月开花,花谢后,果实逐渐发育。果实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3-5月为硬核前期,是幼果生长迅速时间;5月中、下旬进入硬核期,果实的核开始进入硬化和完全硬化;6月上旬以后进入硬核后期,果实迅速增大,直至近采收期,增长才减缓。在幼果期,白天若遇到太阳曝晒,夜间降雨,或温度过高,会引起严重落果。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落果现象较为严重,一般出现三个高峰期:早期落果在盛花期后10天左右,随着花的凋谢而脱落;第二次落果在开花后30天左右,是由于受精和营养不良引起;第三次落果在硬核期至完全成熟,是结果过多和施氮肥而引起。
梅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分布地区平均气温为16-23℃,生长期4-10月的平均温度19-21℃最为适宜;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温度对花期影响较大,开花期平均气温5℃左右为宜,花期受寒潮袭击,气温降至-6-5℃时,会受冻害;高于20℃,坐果率低。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砾质壤土、粘壤土和砂质壤土中均能正常生长,但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中植株生长良好。在质地粘重或低洼积水地,不利于植株生长,往往出现枝叶徒长,长势早衰,落花落果严重;而在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砂质土中,则易受干旱和后期脱肥,生长不良。
生长习性:
梅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分布地区平均气温为16-23℃,生长期4-10月的平均温度19-21℃最为适宜;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
生长周期:多年生。
采收加工:1-2月间的初春时节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储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形状规格:
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酸涩,性平。入肝、肺二经。有舒肝,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真伪鉴别:生药材性状鉴别: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揭色。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种植技术:
繁殖:
以种子繁殖为主,亦可嫁接和扦插繁殖。
1、种子繁殖先育苗,后移栽。
(1)采种及种子处理:选择生长健壮、连年结果、果大核小、果肉肥厚、味极酸、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种母株。于6月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堆积沤烂,约经10天左右取出置流水中搓洗,漂净果肉,晾干果核,贮藏备用。种子于播前半个月取出置人尿中浸泡15天。然后捞出冲洗去尿液,晾干后下种。
(2)播种:宜冬播,或翌年早春2月播种。播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25厘米横向开沟,深7-9厘米。然后,每隔6-7厘米点播入种子1粒(每沟共播20粒),播后覆盖拌有人畜粪水的细肥土或土杂肥,再盖土与畦面齐平。保持床土湿润,4月中旬即可出苗。每亩用种量50公斤左右。出苗率可达90%以上。
出苗后,勤松土除草。幼苗期追稀薄人畜粪水2-次;当苗高30厘米时,亩用250克尿素对水50公斤,进行根外追肥,每7-10天1次,连续2-3次,促进幼苗生长健壮。11月下旬再施1次腊肥,以有机肥为主,促使苗木生长粗壮。培育1年,当苗高80-100厘米时,即可出圃定植。
2、嫁接繁殖砧木采用1-2年生的山杏、杏或梅的实生苗。接穗采自已经开花结果、品种优良的乌梅当年生营养枝。嫁接时期和方法:芽接于7-8月进行,采用丁字形接法;枝接于早春2-3月进行,采用切接法。芽接成活后要及时松绑和剪砧。
乌梅嫁接苗可提早开花结果,1-2年始花,以后逐年增加产量,是乌梅提早丰产良种化、集约栽培的重要途径。
3、扦插繁殖于秋分或早春开花后,剪取1年生粗壮枝条,截成长20厘米左右的插条,每根须带3个节位,在下端近节处,削成马耳形斜面,每50根扎成一捆,用500ppm生根粉(ABT)或500ppm萘乙酸(NAA)药液浸蘸其下端斜面,浸泡高度为2厘米左右,时间为10秒,取出稍晾干药液后,即可进行扦插。插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5厘米,先用小木棒打引孔,再将插条半截插入孔内,插后压实土壤,随即浇1次透水。冬季或早春气温较低,必须用竹弓架棚覆盖塑料薄膜,使棚内温度保持20℃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以薄膜上密被水珠为度)。在插条生根期间,要保持床面湿润,每隔10天在晴朗无风的中午,揭开塑膜洒水1次。春分前后插穗萌芽的同时,下切口也已形成愈伤组织。4月中、下旬即可将塑棚揭去,并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促进扦插苗生长健壮,培育至秋后即可出圃定植。
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苗床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而且靠近水源的地方。地选后,于扦插或播种前深翻土壤,整平耙细,施足基肥,然后作宽1.3米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畦与畦之间留步道宽50厘米。栽植地可选平地、丘陵或缓坡地,但坡度不超过30度。坡地种植采取梯田、鱼鳞坑等方式保持水土。山地于秋、冬季进行全面垦复,拣去石砾,清除灌木根等杂物,将土壤充分整细后栽种。
2、栽植于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发前进行。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3×2米(即111株/亩)进行挖穴,穴径50厘米、深60厘米,先挖松底土,然后每穴施入土杂肥10公斤,与底土混拌均匀作基肥。每穴栽苗l株。栽时选雨后初晴或阴天起苗,将幼苗根部剪去小部分,蘸黄泥浆栽入穴内,用熟土覆盖,分层踏实,填土至半穴时,将幼苗轻轻向上提一下,使根部舒展,然后再填土至满穴,浇透定根水,再覆细土稍高出地面。经常保持穴土湿润,有利成活。经验表明栽正、踏实、根舒展、覆盖熟土是关键。
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与间作梅苗移栽初期,株行间空隙较大,可间作豆类、蔬菜、瓜类等短期作物,或其它1-2年生中药材。对间作物的管理同时进行中耕除草。秋、冬季中耕后给梅苗进行培土,防止冻害和植株倒伏。梅林郁闭后,可不必中耕除草。
2、追肥乌梅耐瘠薄,追肥不宜过多,以防枝叶生长过于茂盛,不开花结果。一般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5-6月采果后,施用腐熟人畜粪水或硫酸铵;第2次于11月上旬修剪后,重施越冬肥,肥料以厩肥、堆肥、火土灰等有机肥为主。施肥方法于株旁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肥。施肥量视植株生长情况酌定。
3、深挖扩穴为了促进幼树生长,必须挖深扩穴,重施压青肥,吸引根向纵深发展。扩穴在种植后5-7年内进行,每年进行1次,逐年转换位置,具体做法是:秋、冬季或收绿肥时,在定植穴的边缘向外挖深、宽、长50厘米X40厘米X100厘米的沟,压放杂草和绿肥30-40千克,磷肥1千克、土杂肥50千克、猪牛粪10千克,施后培土。
4、整形修剪乌梅的萌发力极强,任其自然生长,枝条杂乱无章,通风透光不良,只能在树冠外围少量结果,且树冠内膛的小枝容易枯死。因此,必须从幼树开始整形修剪。当幼树长高1米以上时,于第1年冬季,在植株离地面60-80厘米处剪去顶梢,作为定干高度。并在其上保留3-4个主枝,主枝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向不同方向延伸,并与主干成50-60度角张开。第2年冬季再在主枝上选留3-4个壮枝,培育为副主枝。以后在副主枝上再选留3-4个侧枝。通过2-3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为树冠开展、外圆内空、通风透光、骨架牢固、矮冠丰产的自然开心形树型。每年冬季还要剪去枯枝、密生枝、纤弱枝、徒长枝、病虫枝以及扰乱树型的交叉枝。
乌梅以1-2年生枝条上的短果枝结果为主。在每年采果后要进行1次重剪,以促使形成众多发育充实的新果枝,为翌年多开花结果打下基础。对1年生强健枝条,可保留下部5-6个芽,剪去上部(即适当地进行轻剪),促使下部枝条形成短果枝结果。
病虫害及防治:
1、炭疽病危害叶部。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枯死病斑,后病斑上生有小黑点,在6-7月高温多湿季节,病斑上产生粉红色胶状物,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造成大幅度减产。
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后,清理枯枝病叶,集中烧毁深埋;②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60%炭疽福美400-6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3次。
2、牛以幼虫蛀食枝干。卵多产于主干或主枝基部皮层内,孵化后以幼虫蛇食木质部。
防治方法:①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②5-7月人工捕捉成虫,并刮除树干裂口处的虫卵;③用棉花球蘸80%敌敌畏塞入虫孔,再用黄泥封口毒杀。
3、蚜虫危害嫩叶及嫩梢,严重时造成早期落花落果。
防治方法:喷洒25%亚胺硫磷1000倍液。不宜喷乐果,否则易引起早期落叶。
4、卷叶虫等用80%敌敌畏2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药典标准: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用法与用量:3-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