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位来心脏科求治的患者,如有下列特点,就要考虑其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可能:
1、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病人自觉心悸严重,但是24小时心电检测或心电监护却无明显心律失常,轻微活动即感气短气促,但是心脏超声却显示心收缩舒张功能良好。
2、症状繁多呈现跨系统特点,比如既有心血管症状如胸闷、气急、胸痛等,也大量出现其他系统症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很难用单纯的心脏病来解释,如头晕、头痛、失眠、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喜欢深呼吸、不能去封闭环境等;有时还有其他种种稀奇古怪的不适主诉,患者非常形象描述,可是医生越听越糊涂,这些医学教科书上没有写过的症状,常让经验丰富的专家医生们也感到为难,只能让患者去相关科室会诊解决问题。
3、患者常常顾虑重重,即担心查不出疾病,患了心脏病迟早要出危险,又担心去做相关检查不安全,带来痛苦,最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各种药物说明书反复研究,越看越怕,不敢服用或者频繁换药。
其实,这些还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接诊医生能够再耐心细致一些,多些关怀于鼓励,在取得患者信任之后,就可能问出或者让患者自己说出种种内心深处不显露的情绪心理问题,甚至这种情绪心理问题,患者自己也没有清醒察觉,比如:
1、对于疾病过度紧张担心(高血压患者担心自己会脑溢血、担心中风卧床不起,冠心病患者担心心肌梗死发作,有了室早就担心猝死等);
2、过于紧张,如同惊弓之鸟,容易受惊吓(轻微的声音、尤其是突发的声音会吓的心乱跳,甚至是手机铃声、冰箱启动声音、钟表的滴答声,听见别人吵架、生病、出事故,自己会吓得发抖);
3、整天感到害怕(害怕自己会晕倒心脏病突发无法抢救、害怕去封闭的环境如超市、电梯间、饭店包房,甚至害怕一人独处上街病发无人抢救、害怕看紧张情节的电视剧、害怕吃药中毒等,甚至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把刚配完回家的药也丢弃);
4、持续的情绪低落、整天开心不起来、做啥不感兴趣、多年老朋友邻居也不想联系、喜欢一人清静、怕烦怕家里人多;
5、常感一点力气也没有、吃啥都不香,夜里难以入眠、要么早醒,整夜多梦、梦见以前一些死去多年的故人,白天经常想与死亡有关事情;
6、自觉生病看不好,活着没意义、自己是多余的人、自觉自己死了家里人会开心轻松一些;
7、外人可以发现患者短期内人急剧消瘦、面容苍老、性格剧变、难以相处,等等。
如果,再进一步多花点时间,就可以找出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一些社会心理事件,甚有一些患者家属也不知情的事件,比如:
1、家人过世、失恋、失去工作、工作学习竞争失利、接受法律行政处分、长期持续超负荷工作、工作压力大;
2、新发现患严重疾病、或久病不愈、家族遗传疾病担忧等等;
3、经历了紧张恐怖事件,如遭遇车祸、意外伤害事件、目睹亲人朋友意外去世等。
如果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去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一些包括对于心脏等疾病不合理认知等等,并由此推导出这些社会心理事件或者心理应激因素所导致的情绪心理问题,与观察到的一系列临床不适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为分析诊断提供依据。
a) 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反复就医,重复检查,不合理用药,大量的心脏神经症患者散布于普通心血管病人中,由于他们就医需求十分强烈,如果没有被及时甄别出来,就会造成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被占用,对国家医保支出是很大负担,对于家属患者本人,也浪费了很大的金钱。临床工作中,一些患者花费昂贵的核磁、CT经常做,别说动态心电图、心超声、血脂、血粘度等化验等这些常规检查,手上的常规化验报告常常是厚厚一叠,家里的中西药物不下几十种,有的甚至在短短的半年内在数家医院做数次冠脉造影这样比较极端的例子。
B)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
很多心脏神经症的患者因为躯体的不适,总是去综合性医院就诊,但往往其内在的情绪心理问题不被普通的心脏科医生所发现。即使有了一些对情绪问题的初步认识,医患双方也常常将其归结为生病之后导致的心理反应,是合理的,很少将情绪性问题作为主要的致病因素来看待。情绪心理问题没有解决,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担心这些不良情绪愈加严重,患者往往是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无心睡眠、日夜煎熬,面容日渐憔悴、体力日渐衰弱,根本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恼。临床上也遇见过过于紧张担心害怕不敢离开医院,在医院的急诊间走廊滞留长达一个月的心脏神经症的患者,可见这样的疾病十分折磨人,若得不到即使缓解,将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多大影响。
C) 造成医患关系的冲突
这些心脏神经症的患者来医院就医是希望医生尽快帮助其解除痛苦,但是他们由于不良情绪的主导,使得他们对于医疗诊治的过程充满疑虑,医从性下降,对医疗的结果不满意,或者说医务人员稍有过激的言语或是缺乏耐心,都会造成患者或者家属不良情绪集中爆发,造成医患冲突。很多临床医生非常头疼这些患者,认为他们特别难缠,难以对付,浪费他们的工作时间,吃力又不讨好,因此尽力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