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低、甲减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五迟”等病的范畴。患者呈阳虚气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发脱落、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血、女性则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粘液性水肿昏迷。
1.情志刺激:由于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肝郁致脾虚,则运化失常,内生湿痰。
2.饮食不当:由于饮食不当,损伤脾胃,中气不足,运化失常,饮食水谷不得运化,痰饮内生;痰湿壅盛,阻碍气机,损伤脾阳。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弱,日久则肾火滋养,以致脾肾双亏,则见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懒动、全身浮肿等症状。
3.外邪侵袭:多见风热毒邪,从口鼻入侵,毒邪结聚于颈前,则见咽部及颈前肿、痛;若过用寒凉之物,内伤阳气,虽颈部热毒祛除,疼痛消失,但可见发音低沉、怕冷,甚至浮肿等症。
4.手术并发症或药物中毒:由于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或服用某些有毒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西药),损伤人体正气,致使脏腑失养,机能衰退,可表现一系列虚损证候。 放射性碘131核素治疗甲亢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甲低(主要指永久性甲低、甲减)。
甲低、甲减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肾阳虚;或因手术、药物损伤,机体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亏虚而发病。中医认为肾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故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与胃共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煦,而肾气充沛,又靠脾胃化生气血之初养。两者转相滋养,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病机关键为脾肾阳虚,但在病理发展过程中脾肾之间的阳气虚弱有所侧重。
(一)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损伤脾阳,化源匮乏,而致本病。
(二)体质因素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五脏,脾肾亏虚而发病。
(三)失治或误治
久病未医或新疾误医,用药不当,苦寒太过,吐泻失度,损伤脾胃阳气。
(四)烦劳过度
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纵情纵欲,损伤肾阳,命门火衰而致本病。
本病主要病机是肾阳气亏虚,脏腑功能衰弱。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则化源匮乏,五脏之精华失却充养。肾失所藏,肾虚阳衰,脾失温煦,脾阳更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形成脾肾阳虚之证,肾虚水泛,水气凌心,出现心阳虚衰证,阳气不足,水谷精微不能禀阳气而化生气血,终至气血双亏,阴阳两虚。
甲状腺疾病多因肝郁火伏,以致激动肝火,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而引发。其发病机理与经、孕、产、乳等生理功能失调及体质因素等一定关系,体内阴阳乖戾,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形成基本病变,若迁延日久,引起血脉瘀阻则由气、痰、瘀三者合而交结为患。本病初起多实,病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1.痰热互结,气血雍滞
由于肝气久郁化火,灼液成痰,痰热互结,壅塞中焦,气机失畅,血脉不行,久则痰瘀互结,凝于颈部,发为瘿肿。
2.脾虚湿停,痰水凝聚
由于患者平素肾阳虚,体内多痰多湿,阳虚刚内寒,水湿之邪停留体内,无以温化,则寒痰水湿互结,凝聚不散,聚于颈下,成为瘿肿。
甲状腺原泡上皮细胞的生产功能是合成并且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增强组织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活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当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若为婴儿则生长非常缓慢,长骨发育迟缓,骨骺不能及时闭合,以致身体矮小、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故称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的影响同样是很重要的,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出现感觉迟钝、说话缓慢、疲倦思睡等。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全身代谢活动下降,以致引起临床综合症,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在男性生殖系统方面,可出现性功能低下,性成熟推迟、副性征落后,性欲减退、阳痿和睾丸萎缩。在女性可有月经下调、经血过多或闭经,一般不孕。无论对男女病人的生育都会产生影响。
治疗方面,一经确诊,就及时治疗。常用方法是应用甲状腺粉(从动物甲状腺制备的一种粗制剂),成人开始剂量要小些,从每日0.015~0.03克开始,两三个月内逐渐加量至每日0.12~0.24克,以后根据病情决定停药时间。如果为准确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可采用纯甲状腺素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此外还可以根据症状,施行对症治疗。
中医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而表现性功能障碍者,可采取温肾健脾,调和气血方剂予以治疗。
治疗简介:
1.一般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食欲不振,适当补充稀盐酸。
2.替代治疗:TH替代治疗。
左甲状腺素(L-T4、优甲乐)25-50ug/d一次顿服,2~3m后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调整用量以长期维持。
干甲状腺:20~40mg/d一次顿服,2~3m后根据甲功测定调整用量以长期维持。
3.粘液水肿性昏迷治疗:静脉注射L-T3.40~120ug,以后每6h 5~15ug,患者清醒后改为口服。无注射剂者给予T4片25~50ug/次或干甲状腺30~60mg/次,经胃管给药,每4~6h一次,清醒后改为常规替代治疗。适当补充体液及病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优势中医治疗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总的趋势,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这种疗法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该疗法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饮食以多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为主。不宜过食生冷食物。
病人应动、静结合,作适当的锻炼。养成每天大便的习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应加强营养,但忌吃生冷之品。
如并发严重急性感染,有重症精神症状,胸、腹水及心包积液,顽固性心绞痛、心力衰竭、粘液性水肿性昏迷,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1)补充适量碘,忌用生甲状腺肿物质。
1)补充碘盐:国内一般采用每2~10千克盐加1克碘化钾的浓度用以防治甲状腺肿大,使发病率明显下降,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此外,对生育妇女更要注意碘盐的补充,防止因母体缺碘而导致子代患克汀病。
2)忌用生甲状腺肿物质:避免食用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以免发生甲状腺肿大。
(2)供给足量蛋白质:每人每天蛋白质量至少超过20G,才能维持人体蛋白质平衡蛋,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每日约有3%蛋白质不断更新,甲减时小肠粘膜更新速度减慢,消化液分泌腺体受影响,酶活力下降,一般白蛋白下降,故应补充必需氨基酸,供给足量蛋白质,改善病情。
(3)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甲减病人往往有高脂血症,这在原发性甲减更明显,故应限制脂肪饮食。每日脂肪供给占总热量20%左右,并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饮食。
(4)纠正贫血,供给丰富维生素:有贫血者应补充富含铁质的饮食、补充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脏,必要时还要供给叶酸、肝制剂等。
(5)膳食调配:
1)宜选食物:因缺碘引起的甲减,需选用适量海带、紫菜,可用碘盐、碘酱油、碘蛋和面包加碘。炒菜时要注意,碘盐不宜放入沸油中,以免碘挥发而降低碘浓度。蛋白质补充可选用蛋类、乳类、各种肉类、鱼类;植物蛋白可互补,如各种豆制品、黄豆等。供给动物肝脏可纠正贫血,还要保证供给各种蔬菜及新鲜水果。
2)忌选食物:忌各种生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奶油、动物脑及内脏等。限用高脂肪类食品,如食油、花生米、核桃仁、杏仁、芝麻酱、火腿、五花肉、甘乳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