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和利用杉木的历史悠久。公元前2世纪《尔雅·释木》记载有“柀,煔”。东晋郭璞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煔(音衫),通“杉”,在唐、宋时,已用“杉”字。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据文字记载约有1000余年的历史。但有关杉木的培育技术则在元代《王祯农书》中始有记述。中国古代的龙泉码价,就是为杉木商品材的检尺和计价而创造的。
杉木类型很多,按叶的色泽、球果及其苞鳞特征、树冠、树皮的特点等,可划分出多种类型。如按叶色可分黄杉(又称油杉、黄枝杉)、灰杉(又称糠杉、芒杉、泡杉等)和线杉 (又称软叶杉、柔叶杉)3类。按树冠形态,可分密冠型和疏冠型。此外,不同产地杉木的形态特性、生长速度也有明显差别。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建立了母树林和种子园,对杉木的良种选育开展了研究、试验。
选择15~3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于“寒露”到“立冬”间采摘成熟的球果。然后摊晒、脱粒、除杂、去瘪,得到较纯的种子,适当晾干,放通风干燥处贮存。隔年使用的种子,应保持含水量在6~8%左右,从2、3 月起放在0~5℃温度下密封贮藏。播种前进行纯度、千粒重、发芽率等种子检验。杉木球果的出子率通常为3~5%,种子纯度85~95%,千粒重5.9~9.7克,每千克种子12~15万粒,实验室发芽率30~40%,场圃发芽率则更低,大致为实验室发芽率的70%左右。育苗 杉苗喜疏松、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各种育苗技术措施,包括圃地选择、整地、播种、种子出土后的苗期管理等各个环节,均需从培育规格苗出发。在4、5月前苗木幼嫩时期,要提防发生猝倒病,除在整地作床时注意土壤消毒和适当早播外,还应注意排水防旱,以利保苗。6~9月后,苗木生长进入盛期,要适时遮荫、追肥、灌溉、松土除草、间苗、定苗,并继续注意抗高温干旱、排水和防病。10月以后,苗木生长趋于停止,形成顶芽时停止施肥和灌溉。为提高造林成效,要选择壮苗出圃造林。
插条造林用的插条,以选火苗(炼山后伐根上抽出的萌条)为好,要粗壮端直,顶芽饱满,针叶密生而坚韧,侧枝少,长度一般为30~50厘米。截取插条要快刀斜劈,切口斜面应与插条顶梢的倾向相反。扦插时间以立春到清明、形成层开始活动时为宜。插入土前先用铁制或木制插杉锥引洞,插入时苗梢向下坡,切口斜面向上坡,深度以插条长度的1/2~1/3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