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咸、苦,寒。归胃经;肺经;脾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适应症:1.用于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亦可与驱虫剂并用;与活性炭合用,可治疗食物或药物中毒。 2.用于阻塞性黄疸及慢性胆囊炎。 3.用于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象等。 4.也用于发作频繁而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心绞痛病人,对伴有高血压的病人效果较好。 5.外用热敷,消炎去肿。
用法及用量:6-15克,不入煎剂,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包敷患处。
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
规格:每次15~20g,便秘可用3%~5%水溶液,于清晨空腹服。
药材基源:为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的精制结晶。
泻下作用:芒消系含有杂质的硫酸钠,玄明粉则系纯粹的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盐类对肠粘膜也有化学刺激作用,但并不损害肠粘膜。过浓的溶液到达十二指肠时,可引起幽门痉挛,从而延迟全部药物从胃中排空,同时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入肠管,故服时应饮大量的水以稀释之。服后4-6小时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流体粪便。如用以治疗组织水肿,需少饮水。
减轻阑尾炎症:实验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的家兔,腹部外敷大黄、芒消、大蒜加适量食醋的糊剂,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阑尾炎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引起肠道神经反射:正常家兔右下腹部外敷大蒜芒消糊剂,局部皮肤有发热、发红、起水疱等刺激症状,小肠及阑尾、袋状结肠运动增强;用1%普鲁卡因局部环封后,肠管运动则见减弱。因此,其作用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的。由于蠕动增强,血流供应丰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加强,从而调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消肿止痛:感染性创伤用10-25%硫酸钠溶液外敷,可以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
利尿:4.3%硫酸钠无菌溶液静脉滴入可作为利尿剂以治疗无尿症和尿毒症。
1、骨蒸热(按:即结核病)。用芒硝粉,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两次。
2、腹中痞块。用朴硝一两、独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捣成饼,贴患处,以痞块消除为度。
3、大小便闭,鼓胀欲死。用芒硝三两,泡在一升开水中,饮下。引起呕吐即愈。
4、小便不通。用芒硝三钱,茴香酒送下。
5、两眼红肿。用芒硝粉放在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
6、眼睑红烂。芒硝用水蒸,露一夜,过滤。以清液洗眼。虽久患者亦能治。
7、退翳明目。取芒硝用厚纸包严,放在怀内,贴肉存一百二十天,取出研细,稍加龙脑。点眼。只要瞳孔未破,虽多年翳障,也可以消散。此方名“白龙散”。又方:芒硝十两,溶热水中,滤过。余汁用瓦罐熬干,露一夜。加铅丹(水飞,炒过)一两、麝香半分,再加一点脑子。每日点眼。
8、牙痛。把皂荚煎成浓汁,加入朴硝煎化。倒在石上,等结成箱后,刮取擦牙。
9、喉痹肿痛。用朴硝一两,分次细细含咽,有效。或加丹砂一钱亦可。如感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二钱半吹入喉部。
10、口舌生疮。用朴硝含口中。
11、小儿鹅口疮。用芒硝擦舌,一天擦五次。
12、豌豆疮(已成红黑色,但尚未成脓)。用猪胆汁和芒硝末涂敷。
13、指头肿痛。用芒硝煎水浸泡指头。
14、风疹、漆疮。用芒硝煎水涂试。
15、难产。用末芒硝二钱,热童便送下。
16、死胎不下。治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