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辨证论治 > 其他 > 正文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难病诊治

2012-08-23 10:53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此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我国60年代国内文献仅有零星记载,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70~80年代有关报道急剧增多,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现代西医学认为本病与感染、遗传、精神、过敏,特别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不明,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学没有相应的名称,一般将其归人“肠涕”、“滞下”、“久瘌”、“便血”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肠擗”的记载,症状即包括“便血”、“下白沫”、“下脓血”等,并提出以脉象来观察预后。《金匮要略》创用白头翁汤和桃花汤,以清肠解毒、温涩固下之法进行治疗,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热毒乘经络,血渗肠内,则变为脓血痢,热久不歇,肠胃转虚,故痢久不断。”对病机阐述较为深人。至宋代,陈无择将本病病因归纳为外感六淫,内因脏气郁结及饮食不当,纵情恣欲(不内外因)三类。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据病之虚实治疗:“壮实初病宜下,虚弱衰老久病宜升。”明清时期,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和实践更加深入。如李中梓提出的“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迄今仍有其临床价值。

现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篇报道,见于1958年。60年代以个案报道为主,亦有一定样本的临床观察资料。强调本病为内痈,多采用冰硼散、锡类散、云南白药、黄连粉等传统常用外治的方药。治法上,灌肠结合内服药,取得较好的效果。70年代,灌肠之法盛行,药物应用更为广泛,除中药外,还探索试用民间草药,但进展不大。工作做得最多的是80年代,据统计,仅1980~1989年有关本病的临床文章就达200余篇,在诸多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治疗方法上,近年来通过对内服药(包括辨证的专方治疗)、灌肠、中西医结合、内服药与灌畅相结合这四种方法的比较,认为以中药内服加灌肠较为合理,体现了标本兼治;在方药上,益气活血方药日益受到重视,和传统效果肯定的健脾益气、清热祛湿方药进行对照,发现其有效率并无差异。另外通过中、西药物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高于西药。从1165例临床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94.76%,证实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近年来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证实,中药对结肠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中药灌肠尚能抑制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殖,以减弱免疫反应。并可解除肠道痉挛,抑制肠蠕动。通过对患者观察也发现,治疗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提示本病的向愈与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关系。另外,有人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进行药理实验,结果证明,健脾温阳中药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并有促进凝血、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平滑肌张力等作用。以上均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确切的。

进一步将辨证与辨病、整体与局部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中西医所长来提高本病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