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毫针几乎适宜于各种急症的救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据本人临床体会及参阅有关现代文献,认为毫针应用于急症,宜由下列一套完整手法组成:
1.进针法
针前须有一安静的诊疗环境,病人采取尽量舒适的体位(多取卧位),医者应全力以赴。取穴时,急症病人特别是内科急症病人,应该在所选穴位的穴区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有目的的选择压病最明显处进针。进针时,为使刺入部位准确及尽可能消除进针疼痛,先以指甲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挟住针尖,双手同时用力,毫针即可迅速刺入。
2.气至法
进针后,将针尖指向病所,缓缓送至一定深度,向四方探寻提插,幅度稍大,频率宜快,多可得气。再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朝病所方向捻转角度应大)、震颤抖动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放射。与此同时,关闭与病所相反端经线,即以拇指压迫该经所循之肌肤,使针感不往反方向传导。须注意针感不能过强或过弱,以中等强度并出现酸、麻或困的得气感最易引发“气至病所”。如上法不理想,可参照试用前所述之“气至病所”手法。
3.补泻法
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约每分针 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行。
热补凉泻,则再在补泻法基础上演化。热补法:插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一次提至皮下;凉泻法:与之相反,插针时,慢捻缓插,一次插至适宜深度,提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提,反复施行至热感或凉感出现。行热补凉泻,特别强调控制针感性质。一般说,押手重,提插捻转幅度略小(相对而言),速度略快,针尖位置基本不变,多先产生胀,进而出现酸困;押手轻或不用,提插捻转幅度略大,速度略慢,针尖位置在小范围内不断变动(其方向仍指往病所),多现麻感。酸困感是热感的基础针感,麻感是凉感的基础针感。所以,激发酸困或麻的针感,对提高凉热感出现率有一定意义。
另有补中寓泻、泻中寓补法,实际上是补法和泻法的复合。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并存而症情较复杂的急症。具体施行,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于同一穴位上进行,先行补法后行泻法,补多于泻者(补法重复次数多于泻法次数),称补中有泻;反之,则称泻中有补。另一种是在不同穴位上操作,主穴或多数穴位上行补法,配穴或少数穴位上行泻法,亦可称补中有泻;反之,则为泻中有补。在临证时,可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古人尚有“阳小隐阴,阴中隐阳”之法,亦属本法,操作较为繁复,可参阅《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1974年版)。
4.留针法
急症邪重势急,要求持续运针,延长留针时间。一般每次须持续运针2分钟~3分钟。急性病症,还可稍长。休克、昏厥等病人,更须持续至脉回神清。留针20分钟至1小时不等,甚至可更长。留针期间须间隔运针。运针的操作同补泻法。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