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Nán Guā
【别名】麦瓜(《滇南本草》),番南瓜(《群芳谱》),番瓜(《本草求原》),倭瓜(《植物名汇》),北瓜、金冬瓜、冬瓜(《广州植物志》),伏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金瓜(《陆川本草》),饭瓜、老缅瓜、<;窝瓜《中国药植图鉴》),番蒲(<;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藤本茎长10馀米,全体被刚毛。茎呈五角棱,中空,节略膨大。单叶互生;通常阔卵形,近于圆形或心脏形,或有时浅裂作五角形,长约15~30厘米,先端尖,基部深心脏形,叶缘略呈波状弯曲,具不规则的小齿牙,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稍硬的茸毛;<;叶柄叶片稍长,圆筒形,中空,<;叶腋边生一卷须,长与叶柄相等,上部5歧,卷须腋生一幼枝条。花单性,腋生,雌雄同株,黄色;雌花柄比雄花柄短粗;雄花的萼管短或几缺,多毛,<;萼片,直立,常于顶端扩大而成叶状,先端反卷,花冠钟状漏斗形,裂片具皱纹,向外反卷,<;花丝端连合,<;蜜腺肥厚;雌花萼管在子房上部平出,花冠漏斗四形,有假雄蕊3,蜜腺盘肥厚,子房下位,花柱直,柱头二纵裂。瓠果大型,扁圆形、长圆形或卵形,形状大小每因品种不同而异;果皮一般暗绿色或绿白相间,成熟时赤褐色;果梗坚硬,呈五角形,表面有深纵沟,基部稍膨大。种子多数,扁平,<;椭圆卵形,淡黄白色,边缘粗糙或不粗糙。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栽培于屋边、园地及河滩边。全国各地均有。
【化学成份】果肉含瓜氨酸20.9毫克%、精氨酸、天门冬素、胡芦巴碱、腺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抗坏血酸、脂肪2%、葡萄糖、蔗糖、戊聚糖及甘露醇等。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有小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早收者甘,温;晚收者甘,凉。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肠。
③《本草再新》:入心经。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
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②《纲目》:补中益气。
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
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①《纲目》:多食发脚气、黄疸。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附方】
①解鸦片毒:生南瓜捣汁频灌。(《随息居饮食谱》)
②治<;火药人及汤火伤:生南瓜捣敷。(《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肺痈:南瓜一斤,牛肉半斤。煮熟食之(勿加盐、油),连服数次后,则服六味地黄汤五至六剂。忌服肥腻。(《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南瓜生食可以驱蛔:成人每次1斤,儿童半斤,两小时后再服泻剂。连服2天。试治10例,6例驱出蛔虫,最多的达百余条,最少2条。
【备注】本植物的根(南瓜根)、茎(南瓜藤)、茎卷须(南瓜须)、叶(南瓜叶)、花(南瓜花)、瓜蒂(南瓜蒂)、果瓤(南瓜瓤)、种子(南瓜子),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盘肠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据《本草纲目》注,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化痰排脓、解毒杀虫功能、生肝气、益肝血、保胎。
利处:疾病:防癌、杜虫、治高血压、治<;哮喘治久咳、治浮肿、腹水、小便不畅、治惯性流产、治烧伤、烫伤、治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痢疾<;止痛治糖尿病、治热燥性症候、治肾脏病、防神经性<;脱发<;壮阳<;精强预防男性摄护腺肿胀成份:铬、镍、<;纤维蛋白质、胡萝卜素、维他命A、氨基酸(胡卢巴碱、腺嘌呤、精氨酸、瓜氨酸、天门冬素、多缩戍糖等)、矿物质(钾、磷、钙、铁、锌、硒等)、碳水化合物、<;淀粉维生素B1.B2.C、F等、镁。弊处:多吃会助长湿热,尤其皮肤患有疮毒易风痒、<;黄疸脚气病患者皆不宜多量食用。
南瓜具有防治高血压的疗效
南瓜花果的营养极为丰富。孕妇食用南瓜花果,不仅能促进胎儿的脑细胞发育,增强其活力,还可防治妊娠水肿、高血压等孕期并发症,促进血凝及预防产后出血。
取南瓜500克、粳米60克,煮成南瓜粥,可促进肝肾细胞再生,同时对早孕反应后恢复食欲及体力有促进作用。
其他信息
南瓜味甘、性温,入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降糖止渴的功效;
主治久病气虚、脾胃虚弱、气短倦怠、便溏、糖尿病、蛔虫等病症。
健康时报曾在2004年率先报道了南瓜并不能降糖的消息,此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给糖尿病患者未服药和空腹情况下进食南瓜200克,结果发现并不能使血糖降低,反而使血糖升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从南瓜中分离出有抗糖尿病作用的成分。
《本草纲目》:“甘温,无毒,补中益气”。
《本草再新》:“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阴水,治肝风,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去诸风。”
《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