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资格考试 > 其他信息

寄生虫学之医学蠕虫:线虫和棘头虫

2012-03-19 09:18 医学教育网
|

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很大的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估计全球约有1万余种。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

1.线虫概述

(1)形态:

1)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则逐渐变细,体不分节。寄生人体的线虫,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除极少数虫种外,均为雌雄异体。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

2)虫卵:寄生线虫的虫卵一般为卵圆形,卵壳多为黄色、棕黄色或无色。卵壳主要是由三层组成:外层较薄,来源于受精卵母细胞的卵膜,称为卵黄膜或受精膜,由脂蛋白构成;中层较厚,称为壳质层,含壳质及蛋白质,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是卵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层薄,称为脂层或称蛔甙层,含脂蛋白和蛔甙,具有调节渗透作用的重要功能。既防止水溶性物质从外界渗入卵内,也防止卵内物质向外漏出。有些虫种,如蛔虫,当虫卵通过子宫时,卵壳外附加一层由子宫壁分泌的酸性黏多糖_鞣化蛋白复合物,称为蛋白质外膜。此层对虫卵水分的保持,防止过快干枯死亡有一定的作用。自人体内排出时,虫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虫种而异,有的线虫卵内的细胞尚未分裂,如受精蛔虫卵;有的已分裂为数个细胞,如钩虫卵;有的则已发育为蝌蚪期胚,如蛲虫卵;有的虫种,虫卵内的胚胎在子宫内即发育成熟,自阴门排出时已为幼虫阶段,如丝虫。

(2)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线虫和生活史以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种类型:①属土源性蠕虫的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或感染期幼虫;②属生物源性蠕虫的线虫需中间宿主。

(3)致病:寄生线虫机械性破坏和毒性作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虫种、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以及人体对寄生虫的防御能力与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感染阶段为幼虫的寄生线虫,当幼虫侵入皮肤时,可以引起皮炎;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或寄生于组织内时,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全身反应。成虫致病多与寄生部位有关,一般均可导致组织出现损伤、出血、炎症、细胞增生等病变。根据病程的长短,以及病变程度,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的I临床症状。个别虫种,则可因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障碍或长期不正确使用激素等,而导致严重感染,造成多组织、多器官性损害。

若幼虫出现迁延移行或成虫发生异位寄生等现象时,对人体也会造成判断困难的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一般寄生于组织内的线虫比寄生于肠道内的线虫致病性强。

2.似蚓蛔线虫

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1)形态:①成虫:虫体为长圆柱状,头、尾端略细,形似蚯蚓。②虫卵:有受精卵(宽椭圆形)和未受精卵(长椭圆形)两种。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以空肠最多,小肠次之。

(3)致病:幼虫致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成虫致病:是致病的主要阶段,可引起营养不良、变态反应、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

(4)病原检查:查见虫卵和成虫是确诊的依据,常用标本为粪便,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浓集法(饱和盐水浮聚法、自然沉淀法、加藤厚涂片法)。免疫诊断可作猪蛔虫原体腔液或感染期卵抗原血凝试验(IH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流行: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是蛔虫感染的传染源,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无需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而且,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理、化等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强,在荫蔽的土壤中或蔬菜上,一般可活数月至一年;食用醋、酱油或腌菜、泡菜的盐水,也不能将虫卵杀死。蛔虫卵对一些化学品具有抵抗力,主要是由于卵壳蛔甙层的保护作用,如10%的硫酸、盐酸、硝酸或磷酸溶液均不能影响虫卵内幼虫的发育;而对于能溶解或透过蛔甙层的有机溶剂或气体,如氯仿、乙醚、乙醇和苯等有机溶剂,以及氰化氢、氨、溴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则很敏感,卵细胞或幼虫皆可被杀死。

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或儿童随地解便是造成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鸡、犬、蝇类的机械性携带,也对蛔虫卵的散播起一定作用。人因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经口吞人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卵;或者食用被虫卵污染的生菜、泡菜和瓜果等而受到感染。国内,曾有人群因生食带有感染期卵的甘薯、胡萝b及腌菜后,在一个地区引起暴发性蛔虫性哮喘的报道;也曾有因食用在干粪坑埋藏过又未经清洗的甘蔗而致由幼虫引起数十例过敏性肺炎的报告。人群感染蛔虫的季节与当地气候、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主要在春、夏季节。

另外,蛔虫的普遍感染与广泛流行,还与经济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和卫生习惯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发展经济、提高文化水平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会使人群蛔虫的感染率大为降低。

(6)防治原则: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枸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3.毛首鞭形线虫

(1)形态:①成虫:形似马鞭。②虫卵:为纺锤形,黄褐色,卵壳较厚,外有蛋白质膜,中有壳质层,内有脂层,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盖塞,刚排出的虫卵,卵内细胞尚未分裂。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内,也可见于阑尾、回肠下段、结肠和直肠等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3)致病:成虫以细长的前端钻入宿主的肠黏膜,甚至黏膜下层,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轻度感染一般无症状,严重感染可引起腹痛、慢性腹泻、贫血等。

(4)实验诊断:粪便中查到虫卵即可确诊,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浓集法。

(5)流行:与蛔虫的分布和流行因素相同,常与蛔虫感染并存。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6)防治原则:与蛔虫相同。

4.蠕形住肠线虫

又称蛲虫。

(1)形态:①成虫:虫体细小,乳白色。②虫卵:无色透明,形似柿核,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厚,由一层脂层、两层壳质层组成,蛋白质膜光滑。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回肠下段。人睡眠后,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大量产卵。可异位寄生于阴道、尿道等部位。

(3)致病:主要症状:雌虫在肛周爬行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奇痒。异位寄生可导致明显损害,如阴道炎等。

(4)实验诊断:根据蛲虫在肛周产卵的特性,检查虫卵应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取材。方法有:肛门拭子法(透明胶纸法比棉拭子法效果好)、夜间肛周查雌虫、粪便中查虫体。

(5)流行:世界性感染,我国感染率高达30%,仅次于蛔虫。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国内各地人体感染较为普遍。一般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在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等)生活的儿童感染率更高的特点。儿童感染率在40%以上,但近年由于广泛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儿童的感染率均普遍下降。

病人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肛门一手一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蛲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左右。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内和玩具、衣被上均可查到蛲虫卵。此外,在儿童的指甲垢中亦可查见虫卵,这是造成相互感染和自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反复感染的原因。

(6)防治原则: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

5.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1)形态:①成虫:细长,略弯曲,体长约lcm左右;②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卵内含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空隙;③幼虫: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通称钩蚴。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上段,雌虫于肠腔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主要经皮肤感染人体。

(3)致病:幼虫致病作用:钩蚴性皮炎;呼吸道症状。成虫致病作用:消化道症状;贫血(慢性失血为主要特征);婴儿钩虫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痰液涂片查钩蚴。②免疫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ID,敏感性高、特异性低)、ELIS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5)流行:世界性分布。我国也有相当广泛的分布。

(6)防治原则:普查,药物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

6.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1)形态:①成虫:两种丝虫成虫的形态相似,虫体细长如丝线,乳白色,体表光滑;②微丝蚴:虫体细长,直径似红细胞大小,所以能在毛细血管内自由运行。在新鲜血片上,虫体作蛇样运动;感染期幼虫(丝状蚴):虫体细长,尾端乳突。

(2)生活史:班氏和马来丝虫生活史基本相似,都需要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及成虫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微丝蚴具有夜现周期性特性。

(3)致病:急性过敏性炎症期(淋巴丝虫病);慢性阻塞期病变(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4)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①血液微丝蚴检查: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浓集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薄膜过滤浓集法、计数池法;②尿液和体液中微丝蚴检查;③成虫检查:直接检查、病理切片检查。

2)免疫检查:抗体检测:皮内试验、ID、IFA、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抗原检测。

(5)流行:①分布:丝虫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②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人群、影响因素。

(6)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防蚊灭蚊;加强丝虫病防治后期的系统监测管理(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血清学监测)。

7.旋毛形线虫

简称旋毛虫。

(1)形态:①成虫:微小线状,乳白色;②幼虫囊包:幼虫卷缩于梭形的囊包中。(2)生活史: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体内,虫体不需在外界环境中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细胞内,被寄生的宿丰。又—是中间宿主

(3)致病:分为三期:①侵入期(肠型期);②幼虫移行期(肌型期);③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活组织检查法(最可靠)、人工消化法;②免疫诊断(临床主要检测手段):ID、IFA、ELISA、IHA、环蚴沉淀试验(CLP)、皂土絮状试验(BFT)。

(5)流行:世界性分布,我国也有多省市报告。

(6)防治原则: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认真执行肉类卫生检疫制度;改善养猪方法;治疗患者。

8.其他人体寄生线虫

(1)粪类圆线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诊断主要依靠从粪便、痰液或尿液中查出杆状蚴。

(2)东方毛圆线虫:成虫寄生于绵羊、骆驼、马、牛及驴等食草动物,也可寄生于人体,引起毛圆线虫病。诊断以新鲜粪便中查见虫卵为依据。

(3)美丽筒线虫: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食管或口腔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偶尔寄生于人体引起美丽筒线虫病。诊断以针挑破虫体移行处黏膜、取出虫体鉴定为确诊依据。

(4)结膜吸吮线虫:偶尔可寄生于人眼部,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局部取出虫体鉴定为确诊依据。

(5)棘鄂口线虫:其幼虫偶可侵入人体,引起鄂口线虫病。从可疑病变组织中检出虫体为确诊依据。

(6)广州管圆线虫: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病的诊断依据为:有食本虫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的历史;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超过500×106$/L;从脑脊液、眼球或其他部位检获到虫体;免疫诊断,方法较多,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意义较大。

9.棘头虫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偶尔可寄生于人体,引起人体棘头虫病。

(1)形态:①成虫:乳白色或淡红色;②虫卵:椭圆形,深褐色,卵壳厚,由三层组成:外层薄而透明,中层厚,有凹凸不平的皱纹。

(2)生活史:成虫主要寄生于猪和野猪的小肠内,偶尔也可寄生于人、犬、猫的体内。

(3)致病: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回肠的中下部,造成局部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及形成溃疡。

(4)实验诊断:患者粪便中很少能查见虫卵,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也可根据排出虫体或手术中取出的虫体鉴定而确诊。

(5)流行与防治原则。本病流行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卫生资格公众号

距2024卫生资格考试还有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王逸 内科主治医师 《基础知识》 免费试听
    2024成绩放榜庆功会

    主讲:师资团 6月11日19:00

    详情
    考试深度大,25年如何复习?

    主讲:鸿雁等 6月12日

    详情
    免费资料
    卫生资格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精选习题
    精选课程
    备考技巧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