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鐎殿喒鍋撻柛娆愬灱閳ь剙鎷戠槐锟�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闁兼槒顫夐悘澶愭偋閸喐鎷遍柨娑虫嫹8.7.0

閻庣懓顦畷婊堟偋閸喐鎷遍柨娑虫嫹8.7.0

閹煎瓨姊婚弫銈呪槈婢跺﹤鎸ら柡澶婂暣濡炬椽鏁嶉敓锟�闁哄被鍎冲﹢鍛村级閸愵喗顎� >

APP:闂傚懏鍔楅~鍡涘绩鐠恒劎鎽滈柨娑虫嫹闁哄被鍎冲﹢鍛村绩鐠恒劎鎽�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022临床助理医师考生每日速记

2022-07-22 15:28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022临床助理医师考生每日速记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牢记临床助理医师考试高频考点!

知识点: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递质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大,发生净内向电流,从而引起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递质门控氯通道开放,引起外向电流,结果引起后膜的局部超极化。此外,IPSP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钾通道的开放或钠通道和钙通道的关闭有关。

经典例题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静息电位

E.后电位

1.终板电位是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正确答案】C;C

【答案解析】终板电位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产生的电位。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末梢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了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这促使膜外的钠离子迅速内流,造成膜内钠离子急剧增加,膜内电位高于膜外,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膜电位降低。是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表现。属于局部电位。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关于”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022临床助理医师考生每日速记“通知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发布,更多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动态请持续关注医学教育网!

【更多习题】

2022年临床助理医师资格综合笔试模考大赛!邀你来战!

临床医师公众号

距离2025临床技能考试

074
编辑推荐
  • 1
  • 2
  • 3
  • 4
  • 5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助理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临床助理医师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