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关于“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生速记——Ⅲ型超敏反应考点小结”的内容,相信很多临床执业医师考生都在关注,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血液中的可溶性抗原与IgG或IgM结合可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此类复合物不易被单核-巨噬细胞清除,也不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随尿液排出体外,而更倾向于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链球菌感染诱发的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体内产生的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该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引起肾小球肾炎。
2.血清病初次大量注射马血清抗毒素后1~2周,可在人体引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蛋白尿等症状体征。其产生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的抗马血清抗体和未完全排除的异种血清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停止注射抗毒素后,该血清病可自愈。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针对自身抗原成分(如双链DNA、核蛋白、IgG)的自身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皮下组织、关节滑膜等处,引发自身免疫病的相关临床症状。
4.Arthus反应用马血清经皮下反复免疫家兔诱导的抗体可与再次皮下注射的马血清抗原生成免疫复合物。该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注射部位的小血管壁上,引起血管炎、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局部反复注射胰岛素、抗毒素等可在注射局部出现以红肿、出血和坏死为特征的类Arthus反应。
编辑推荐:
以上关于“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生速记——Ⅲ型超敏反应考点小结”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在医学教育网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栏目!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