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关于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医学教育网现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11期”发给大家。
问题索引:
一、【问题】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中表现是什么?
二、【问题】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区别?
具体解答:
一、【问题】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中表现是什么?
【解答】感染是指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后的表现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如受凉、劳累、药物、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病原体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可出现以下不同结局。
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被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亦可被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所中和,还可被预防注射疫苗或感染后获得的特异性自动免疫而清除。
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型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测异常。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诊断依赖免疫学检查检出特异性抗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且由于病原体本身和(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
4.病原携带者按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病毒携带者、细菌携带者及原虫携带者。按其发生于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之后,分别称为健康或恢复期携带者。如携带病原体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则称为慢性携带者。由于携带者持续排出病原体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引起人们注意,成为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化,但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
二、【问题】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区别?
【解答】
(1)慢性持续性肝炎:临床症状常较轻或仅有肝功能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急性时减轻,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汇管区或小叶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有时汇管区可因有少量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宽。肝小叶轮子廓清楚,小叶界板无破坏。肉眼观,肝体积增大,但表面平滑。此型肝炎一般发展缓慢,经过较好,大多数可以恢复,少数可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型肝炎病变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泛而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
①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
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并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而胶原化的纤维条索相连接,形成纤维间隔而分割小叶结构。肉眼观,在肿大的肝表面,上述纤维化明显区呈不平滑颗粒状,质地较硬。此型常见于乙、丙型肝炎,除肝外,患者还有脾肿大等全身改变,如不及时治愈大都转入肝硬变。
因此,慢性活动性肝炎有纤维组织增生。
有无纤维组织增生用于两者鉴别。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11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11期”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