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的基础知识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复习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急性腹膜炎的基础知识及实验室检查:
急性腹膜炎是由感染、化学性物质(如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或损伤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性病变。其中以细菌感染引起者最多。
产生急性腹膜炎的原因主要有腹内脏器的急性穿孔与破裂、腹内脏器急性感染的扩散、急性肠梗阻、腹部外科情况、血行播散性感染等。腹膜感染中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产气夹膜杆菌及其他厌氧菌。在大多数病例中呈混合型感染。
急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部触痛和腹肌紧张,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低血压、速脉、气急、白细胞增多等中毒现象。腹膜炎患者多有痛苦表情。咳嗽、呼吸、转动身体均可使腹痛加剧。患者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表浅频数。在毒血症后期,由于高热,不进饮食、失水、酸中毒等情况,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各重要器官处于抑制状态,此时患者呈现精神抑郁、全身厥冷、面色灰白、皮肤干燥、眼球及两颊内陷、鼻部尖削、额出冷汗。腹部检查可发现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腹部压痛、腹壁肌肉痉挛和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皆有显著增加,并常见核左移及中毒颗粒。在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由于大量白细胞渗入腹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可能不高,但中性粒细胞2.比例仍高。在衰老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亦然。
3.尿液因失水而浓缩,可出现蛋白与管型、尿酮可呈阳性。
4.血生化检查可发现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
5.腹腔渗液培养常可得致病的病原菌。
6.x线检查可显示膈下的气体。
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与体征,急性腹膜炎的诊断一般不难。腹腔穿刺,吸取腹腔渗液检查对腹膜炎的诊断极为重要。对于继发性腹膜炎,应确定其原发病变的部位,以考虑进一步的治疗。但在腹膜炎征象明显时有时不易。一般而言x线检查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时提示为胃肠穿孔。如作胃肠减压和初步治疗后征状毫无好转、应考虑胆囊穿破的可能性。女性患者宜多考虑输卵管炎、卵巢炎,老年患者应考虑结肠癌或憩室穿孔的可能性。胸膜炎、肺炎等可引起发热、上腹痛、急性心肌梗塞可有剧烈上腹痛。急性胰腺炎、肾周围脓肿、甚至带状疱疹等亦皆可以发热、腹痛。但根据病史、体征及相应的检查、不难鉴别。
1.原发性腹膜炎主要见于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免疫功能减退的病人及婴幼儿,尤其是10岁以下的女童。而继发性腹膜炎则大多无此类局限。
2.发生于肝硬化腹水者的原发性腹膜炎起病较缓,腹部体征中的“腹膜炎三联征”往往不甚明显。发生于婴幼儿的原发性腹膜炎起病较急、“腹膜炎三联征”亦多不及继发性腹膜炎明显。
3.腹腔内无原发感染病灶是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区别的关键。x检查如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则是继发性腹膜炎的证据。
4.腹腔穿刺,取腹水或腹腔渗液作细菌涂片与培养检查。原发性腹膜炎都为单一细菌感染而继发性腹膜炎几乎皆是混合性细菌感染。
治疗措施
治疗急性腹膜炎的基本原则是控制与清除已存在的感染,不使其漫延和扩展,以及纠正因腹膜炎引起的病理生理方面的紊乱。
一般而言,凡急性腹膜炎的诊断已经明确,而又已查明或已推测到原发病灶之所在,若患者情况许可、应尽早施行手术、如缝合胃肠之穿孔,切除阑尾、胆囊等病灶、清理或引流腹腔脓性渗出物等。
对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的病例、或弥漫性腹膜炎病程已超过1~2天,炎症已有局限趋势者。或年老体衰、中毒症状严重者,则可先行内科支持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演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内科支持治疗当然亦可视为手术前的准备,因一旦必要时仍需手术治疗。内科支持治疗包括:
1.卧床休息、宜前倾30°~45°的半卧位,以利炎性渗出物流向盆腔而易于引流。若休克严重则自当取平卧位。
2.禁食并作胃肠减压。
3.纠正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失调。应给予充份的输液,务使每日之尿量在1500ml左右,若能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之结果考虑输液量最好。此外尚应根据血电解质测定之结果计算应输入之氯化钾或钠盐的量,根据血二氧化碳结合率或血液的ph值来考虑使用碳酸氢钠等治疗。
4.如有条件最好给予静脉内高营养治疗,或少量输血浆、全血,以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增强免疫力。
5.抗菌治疗为急性腹膜炎最重要的内科疗法。一般继发性腹膜炎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故宜采用广谱抗生素或使用数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如能获得病原菌、依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更佳。
6.剧烈疼痛或烦躁不安者,如诊断已经明确,可酌用哌替啶、苯巴比妥等药物。如有休克自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等。
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急性腹膜炎的预后已较过去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10%左右。发生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的原发性腹膜炎甚至高达40%.延误诊断而治疗较晚,小儿老人及伴心、肺、肾疾病与糖尿病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