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是什么?为了帮助各位检验职称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
1.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是血浆总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
双缩脲比色法:是推荐方法,用于常规检测。
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Cu2+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含量成正比。
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
优点是清、球蛋白的反应性相近,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干扰物质少,(乳糜血可干扰其测定)缺点是灵敏度较低。
2.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有生理性波动。
新生儿为46~70g/L,3岁及以上青少年为60~80g/L,成人为64~83g/L(直立行走)和60~78g/L(卧床)。
血清总蛋增高:
(1)血液浓缩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严重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休克时,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也可出现浓缩现象。(假性增高)。
(2)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
(1)蛋白质丢失
(2)长期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
如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肿瘤、结核、甲亢等;
(3)各种慢性肝病时
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合成减少;
(4)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降低: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检验职称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