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酶和常用的底物有哪些?为了帮助检验职称考生了解,助力检验职称考生复习,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常用的酶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用酶。由无色的糖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蛋白(辅基)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辅基是酶活性基团,而主酶则与酶活性无关,HRP的纯度用RZ(HRP分别在403nm和275nm处的吸光度比值)表示,RZ值应大于3.0。
RZ值仅说明血红素基团在HRP中的含量,并非表示HRP制剂的真正纯度,而且RZ值高的HRP并不意味着酶活性也高,RZ值与酶活性无关。
酶活性以单位U表示:即1分钟将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酶变性后,RZ值不变但活性降低,因此使用酶制剂时,酶活性单位比RZ值更为重要。
2.碱性磷酸酶(AP):大肠杆菌来源的AP分子量80kD,酶作用最适pH为8.0;小牛肠黏膜AP分子量为100kD,最适pH为9.6;后一种AP的活性高于前者。
3.β-半乳糖苷酶(β-Gal):β-Gal来源于大肠杆菌。因人血中缺乏此酶,以其制备的酶标志物在测定时不易受到内源性酶的干扰,从而提高特异性,被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
常用的底物
1.HRP的底物
(1)邻苯二胺(OPD):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OPD在HRP的作用下显橙黄色,加强酸如硫酸或盐酸终止反应后呈棕黄色,最大吸收峰在492nm波长。OPD应用液稳定性差,易变色,需新配制后在1小时内使用,显色反应过程需避光,而且具有致癌性。
(2)四甲基联苯胺(TMB):TMB经HRP作用后变为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最大吸收峰波长450nm。TMB稳定性好,成色无需避光,无致突变作用,是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缺点是水溶性差。
(3)其他:5-氨基水杨酸(5-ASA)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2.AP的底物
常用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p-NPP经AP作用后的产物为黄色对硝基酚,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05nm。
3.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底物
常用4-甲基伞酮基-R-D半乳糖苷(4-MUU),酶作用后,生成高强度荧光物4-甲基伞形酮(4-MU),其敏度性较HRP高30~50倍,但测量时需用荧光计。
推荐阅读:
以上“常用的酶和常用的底物有哪些?”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各位检验职称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考试动态、辅导精华、考试经验、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