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颌面外科学:脉管畸形”的内容,有很多考生都很关注,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牙龈瘤
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通常可分为:纤维性、血管性(或肉芽肿性)和巨细胞性3型。
(1)血管性(肉芽肿性)龈瘤:主要是肉芽组织所构成,其中含有较多的炎症细胞及毛细血管,纤维组织较少,血管壁为单层内皮细胞所构成。肿块表面呈红色或粉红色,易出血,妊娠性龈瘤多属此类。本型曾被一些病理学家命名为牙龈化脓性肉芽肿。
(2)纤维性龈瘤: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和成纤维细胞。肿块颜色较淡与正常牙龈颜色无大差别,表面光滑,不易出血。
(3)巨细胞性龈瘤: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peripheral giant cell granuloma)。较为少见。镜下见富于血管和细胞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呈灶性聚集。灶之间有纤维间隔。巨细胞数量多,大小和形态不一。毛细血管丰富,常见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单核间质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超微结构上与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相似,病变内偶见少许骨小梁或骨样组织。肉芽肿型牙龈瘤、纤维型牙龈瘤、血管型牙龈瘤。
牙龈瘤女性较多,以青年及中年人为常见。多发生于牙龈乳头部。位于唇、颊侧者较舌、腭侧者多。最常见的部位是前磨牙区。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直径由几毫米至数厘米。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状;有的无蒂,基底宽广。一般生长较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能迅速增大,较大的肿块可以遮盖一部分牙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伴发感染。随着肿块的增长,可以破坏牙槽骨壁;X线片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增宽的阴影。牙可能松动、移位。
治疗方法是局麻下手术切除。切除必须彻底,否则易复发。一般应将病变所波及的牙同时拔除。除手术治疗外,近年来报告采用平阳霉素等硬化剂治疗牙龈瘤,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既保留了患牙,又无手术痛苦,且经济实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黑色素的色素细胞。偶亦见于口腔黏膜。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
1.皮内痣 为大痣细胞分化而来,是更成熟的小痣细胞,并进入真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原在交界处的痣细胞,由于发展为小痣细胞进入真皮而消失。在表皮基底膜和真皮内小痣细胞之间有一浅层狭长的结缔组织区,把痣和表皮层分开。
2.交界痣 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一巢团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下一半则在真皮浅层内。这些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3.复合痣 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瘤的交界痣,为上述两型痣的混合形式。
一般认为,毛痣、雀斑样色素痣均为皮内痣或复合痣。这类痣极少恶变,如有恶变亦来自交界痣部分。
口腔黏膜内的痣甚少见,而以黑色素斑为多。如果发生黑色素痣,则以交界痣及复合痣为多见。
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容貌、功能保存均较好,但不适用于有恶变倾向者。
以上内容综合如下:
部位 | 特点 | 治疗 | |
牙龈瘤 | 牙龈乳头 前磨牙区 | 易复发,反应性增生物无肿瘤结构 血管性/巨细胞性/纤维性 | 彻底切牙,骨,膜 |
色素痣 | 皮肤黏膜 | 交界痣无毛光滑,横跨两界 易癌变(卫星小点/黑色素环) | 冷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