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物的血管分布始终是乳腺肿物研究领域的热点,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作为一项成熟的超声显像技术,可显示肿物内部血管的丰富程度及大血管的分布情况。但近年来,随着增强磁共振、超声造影等有创乳腺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病理对乳腺肿物进行微血管密度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CDFI检测乳腺恶性肿物微小血管的能力显得相对不足。研究表明CDFI缺乏对恶性肿物新生微小血管评估能力,而病灶内部的微血管数量恰恰与肿物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超微血管成像(SMI)作为一项新的检测微小血管血流的技术,可弥补CDFI上述方面的不足。CDFI利用红细胞与超声探头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移显示血流信号,并能消除杂波和运动伪像,但是不能从真实的血流信号中区分这些运动伪像,容易导致低速血流信息的丢失。目前低速血流检测的主要难点在于来源于血管周围的组织结构的运动伪像。SMI能够分析杂波运动特性,而且采用全新的自适应算法识别和消除组织本身的运动,呈现更加真实的血流信息。SMI可显示管径>0.1mm的低速微小血管。临床上对乳腺肿物进行CDFI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清晰显示其内部血流,而SMI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显示更低速的血流,理论上弥补了CDFI的不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自开展SMI技术后,共为200多名乳腺肿物患者进行了相关评估检测,结果证实SMI能够较CDFI更加敏感地探测到乳腺肿物的微血管。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独使用乳腺血流评估乳腺良恶性并不实际,必须结合乳腺肿物形状、回声、边界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进行总体评价。科室将单一血流评估方法与BI-RADS相结合进行联合评估,结果提示相比较单一BI-RADS模式,BI-RADS与SMI联合模式的总体诊断效能更高,其敏感性与BI-RADS单一模式相似,但可显著提高特异性。SMI通过对乳腺肿物的血流特征评估,可提高或校正BI-RADS单一模式的诊断效能,降低假阳性病例的比例。
SMI作为一种全新的血流显像技术,能够较CDFI更加敏感地探测到乳腺恶性肿物的微血管。通过SMI对BI-RADS进行改变校正可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物的诊断效能,为乳腺肿物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疾病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