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主动脉瓣狭窄或为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方面:
主动脉粥样斑块通常与主动脉及颈动脉等不同部位的血管硬化相关,也与非血管性房颤、腹主动脉瘤、二尖瓣环钙化等相关,而这些疾病均可导致栓塞,因此主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中风事件的风向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可评价主动脉不同节段粥样硬化的程度,其中主动脉弓的复杂性斑块是围手术期发生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也是缺血性中风和所有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作为最常见心脏瓣膜病之一的主动脉瓣狭窄,通常需行瓣膜置换术,其与主动脉粥样斑块间的相关性研究目前也越来越多。来自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Vizzardi博士等通过回顾性评估主动脉狭窄患者TEE检查,对主动脉狭窄程度和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文章发表在J Ultrasound Med 2005年第1期上。
作者回顾性评价了2000年1月~2009年12月之间所有行TEE诊断为主动脉狭窄患者,同时确定是否合并主动脉粥样斑块。TEE对胸主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发生率和形态学评估,用斑块最厚处决定斑块严重程度。
动脉粥样斑块如果具备以下特征之一,即定义为复杂性斑块,包括:斑块突出到管腔内厚度超过4 mm、含有可活动碎片、斑块溃疡形成。根据斑块厚度将其分为轻度(<2 mm)、中度(2~4 mm)和重度(>4 mm)。根据TEE所测主动脉瓣口开放面积将主动脉瓣狭窄分为轻度(<1.5 cm2)、中度(1.0~1.5 cm2)和重度(>1.0 cm2)。
本研究共纳入686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平均年龄74岁,男性382例,女性304例。其中,94例(13.7%)为轻度,244例(35.6%)为中度,348例(50.7%)为重度医|学教育网整理。所有患者中,有591例(86.1%)至少存在1个粥样斑块,其中239例(34.8%)为轻度,274例(39.9%)为中度,78例(11.4%)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粥样斑块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 .001)。
作者同时发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组与胸主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高于轻度狭窄组;中度及重度狭窄组的主动脉粥样斑块和复杂性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对各级别主动脉粥样斑块预测性更高。
作者指出,本组研究发现的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狭窄与主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不同,以往并无此类报道。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复杂性斑块已经成为中风和周围栓塞危险因素,几乎半数中风病人的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存在斑块,并且大多数斑块含有软性成分。不管主动脉斑块形态如何,均被认为是血管疾病标志,是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作者提到,主动脉瓣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患者若合并主动脉斑块则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通常需心外科手术治疗干预,包括导管术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若合并有升主动脉重度复杂性粥样斑块时,应该考虑更换为其他手术方式,如升主动脉置换术和不需要钳夹主动脉的「非接触」术式。
所有拟行主动脉瓣手术患者,术前均应行主动脉检查。虽然目前指南并为强制推荐主动脉置换患者术前常规行主动脉粥样斑块检测,但成人行常规TEE时,均应强制性查看主动脉弓有无粥样斑块。
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粥样斑块之间的强相关性提示,主动脉瓣狭窄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方面。临床性和试验性研究均发现,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似特征,提示两者发病机制类同。
作者最后总结,对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尤其在狭窄早期阶段,行抗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治疗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