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糖尿病 > 正文

想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看这12条

2020-10-27 08:35 医学教育网
|

想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看这12条,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了解。

糖尿病究竟能不能治愈?

看个小故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只要上过小学的都会吟,甚至连没上过学,经历过苦难岁月的病友们也会懂。草的生命力很顽强,有土的地方,条件(水、阳光)一旦满足,就可以茁壮生长,拔掉它、烧掉它,如果一段时间不去打理,还会生长。

要想它不长,只有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消灭土壤,把土地表面铺上混凝土,这感觉不可行;第二,阻断小草生长的条件,断水、断阳光,可以做,但有难度;第三,防止小草长得根深蒂固,在小草一冒尖的时候就把它消灭掉,这需要定期巡视和打理。

人体和糖尿病的关系就如同土壤与小草的关系。身体就如同土壤,糖尿病就如同小草。“一个巴掌拍不响”,糖尿病也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通俗点说,糖尿病需要内外夹击或是里应外合才能致病,家族成员里有患糖尿病的,那就提示这些人身体本身有容易发生糖尿病的潜质(医学上称为遗传易感性),如果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等)等,糖尿病或许就悄悄地成长起来,这就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力量,形象地说这就是里应外合。

身体授之于父母,无法改变,改造这个糖尿病滋生的“土壤”是不现实的,至少目前的医学做不到这一点;那只能阻断外在的条件,把糖尿病适合生长的条件都去除了(比如说管好嘴、迈开腿等),让糖尿病无法生长;同时还需要定期“巡查”(这就是常说的定期监测),及早发现糖尿病的苗头,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治疗糖尿病

合适的时机很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进展性的意思就是疾病是逐渐加重的,进展到中期、后期,即便是医生配合的医疗资源,也是无法治愈的。

早期(第一次诊断糖尿病的时候)或前期(血糖已经出现异常,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期。所以把握时机对治愈糖尿病十分关键。

要尽早发现糖尿病的“成长轨迹”。具体如下:

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条件的成年人(大于18岁)被定义为:身体本身有容易得糖尿病的潜质,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成年人(医学上称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等于40岁。

2.告知曾经或当前有血糖异常的存在。

3.超重(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千克∕米2)或肥胖(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千克∕米2)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

4.久坐的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兄弟姐妹)有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儿(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千克)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病史。

7.有高血压病史。

8.有血脂异常史。

9.有冠心病病史。

10.有使用激素引发糖尿病的经历。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儿童及青少年中(小于等于18岁)易患糖尿病的高度危险信号为超重或者肥胖且合并下列任何一种情况: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舅)有糖尿病病史。

2.身体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情况,如黑棘皮病(颈部等处皮肤粗糙发黑,感觉像没有洗干净一般)、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对于成年糖尿病高度危险人群,应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查。

筛查年龄:所有等于或大于40岁的成年人都应该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度危险人群,应该从10岁开始筛查。

筛查频率:首次筛查结果正常,应该至少每3年重复筛查一次。

筛查方法:空腹血糖检查简便易行,是常规筛查方法,但条件充许时,尽可能行糖耐量试验(包含空腹血糖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如发现血糖异常,就要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合适的方法,这是治愈糖尿病的最佳时机之一。

体检发现血糖升高

怎么办?

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血糖包括空腹及饭后血糖,切不要忽略饭后血糖);或是有口渴、喝水多、小便多、体重减轻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如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不要怀疑和抵触,这时也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机,切不可错失良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说简单点就是“管好嘴、迈开腿”,对于超重、肥胖的同志,减轻体重很重要。相信这些不说你也知道,就是执行起来有点困难,坚持起来有点痛苦,但是这些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而言很重要,也是必不可少、要坚持一辈子的做法。

“想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看这12条”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疾病防治方法及相关科普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