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流感 > 正文

流感病毒的病理机制对治疗疾病的效果

2017-01-18 18:03 医学教育网
|

流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近几年流感药物在世界的市场上总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医学教育网编辑为你整理了有关流感疾病的不良反应知识,希望对大家治疗流感有帮助。

早在1967年,就有学者发现,在应用干扰素(IFN)时,可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文献报道渐多。临床上逐渐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 但药物引起“流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且是无传染性的,一旦停止用药,流感样症状就会慢慢消失。由于这一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混淆,而常被漏诊或误诊为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或流感而被滥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随着新病毒或病毒变异所致新病种的出现,如何及时鉴别DFS与各型流感受到大家的关注。

DFS的症状多为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

①畏寒发热,体温37.5℃~38.5℃,但一般不超过39℃(干扰素及两性霉素B除外);

②头痛、头晕或昏胀,全身不适,疲乏无力;

③四肢肌肉或关节酸痛;

④鼻塞、流涕、咽干咽痛、面色潮红而无受凉诱因,用药0.5~2小时后间断发作,持续3~6小时等;

⑤停药后全部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

⑥可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⑦抗感染治疗无效。

其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左旋咪唑、青霉素、肝素等所致者亦可能有Ⅱ型变态反应参予发病。此外还有药物的直接毒性或本身的致病性、刺激体温中枢、扩张血管胆碱能毒性作用以及制剂中不纯物质的不良影响。

流感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各有不同,准确把握病理机制对我们治疗流感有很大的帮助。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